《霜禽欲下先偷眼》

时间: 2025-01-14 05:39:46

翠羽啁嘈逐晓风,海仙时遣探芳丛。

徘徊睥睨知何意,怕干时人挟弹弓。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禽欲下先偷眼
翠羽啁嘈逐晓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徘徊睥睨知何意,
怕干时人挟弹弓。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霜白色的鸟儿想要降落,却先是偷偷睁眼观察四周的情景。翠绿色的羽毛在晨风中轻盈地飞舞,仿佛是海边的仙子偶尔派来探寻花丛。它在空中徘徊,四处张望,似乎明白了什么,但又害怕被持弓的猎人打到。

注释:

  • 霜禽:霜色的鸟,指的是一种羽毛呈现白色或灰色的鸟类,象征着高洁和敏感。
  • 欲下:想要降落。
  • 偷眼:偷偷打量,观察周围。
  • 翠羽:指鸟的绿色羽毛。
  • 啁嘈:鸟鸣声,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 海仙:传说中的海上神仙,寓意美丽、神秘的存在。
  • 芳丛:花丛,指美丽的花草。
  • 徘徊:徘徊不前,反复游荡。
  • 睥睨:形容用眼睛打量。
  • 时人:指当时的人,猎人。
  • 挟弹弓:指持有弹弓的猎人,暗示猎人对鸟的威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时韶,宋代诗人,生平事迹并不详尽,但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常富有情感和哲理,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对自然景观的关注和思考,诗人在诗中借鸟之观察反映了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自然界的和谐美。首先,鸟的描写,既是自然的生灵,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诗中“霜禽欲下先偷眼”一句,表现了鸟儿的谨慎与灵动,暗示了在自然界中生存的智慧。同时,翠羽啁嘈的描写,展示了鸟儿在晨风中飞舞的优美姿态,仿佛让人感受到清晨的生机与活力。

其次,诗人通过“海仙时遣探芳丛”这一句,巧妙地将鸟与人类的情感相结合,海仙的遣派增加了诗句的神秘感,也让人联想到人类对自然的欣赏与探索。然而,徘徊与睥睨之间,鸟儿似乎感受到了一种威胁,这种对猎人的恐惧反映了自然界生灵的脆弱和无奈。

整首诗在轻快的韵律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既对鸟类的美好赞美,也对人类行为可能造成的威胁表达了忧虑。可以说,这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更是对人性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霜禽欲下先偷眼:鸟儿想要降落,但首先要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展现了生物的本能。
  • 翠羽啁嘈逐晓风:鸟儿的绿色羽毛在清晨的风中轻声鸣叫,描绘出自然的生动气息。
  • 海仙时遣探芳丛:借用海仙的意象,暗示自然的神秘与美丽,同时也表现了鸟儿的优雅。
  • 徘徊睥睨知何意:鸟儿在空中游荡,四处张望,似乎感知到了某种危险。
  • 怕干时人挟弹弓:表达了对猎人的恐惧,揭示了自然界中生存的艰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鸟类比作海仙,增强了诗歌的意象。
  • 拟人:鸟儿的观察和情感使其更具人性化,拉近了读者与自然的距离。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鸟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脆弱,反映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隐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禽:象征着纯洁与高雅。
  • 翠羽:代表生命的活力与美丽。
  • 海仙:象征自然的神秘与优雅。
  • 芳丛:象征自然的美好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霜禽欲下先偷眼”意为: A. 鸟儿轻松降落
    B. 鸟儿谨慎观察
    C. 自然环境优美

  2. “翠羽啁嘈逐晓风”描绘了什么? A. 鸟儿的鸣叫
    B. 鸟儿的飞行
    C. 鸟儿的食物

  3. 诗中提到的“海仙”象征: A. 人类
    B. 自然的神秘
    C. 生态环境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鹿洞二首》 (王维)——同样表达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思考。
  • 《静夜思》 (李白)——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内心的思索。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与本诗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人类情感,但《春江花月夜》更注重人和自然的结合与思考,而本诗则强调自然的脆弱和人类的威胁。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古诗词解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