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许十三秀才兼依来韵》
时间: 2024-09-19 21:53: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多为裁诗步竹轩,有时凝思过朝昏。篇成敢道怀金璞,吟苦唯应似岭猿。迷兴每惭花月夕,寄愁长在别离魂。凭君把卷侵寒烛,丽句时传画戟门。
白话文翻译:
我常常在竹轩里裁诗,有时思考到朝夕更替。写成的诗篇不敢称作珍贵之物,吟诵时的苦涩就像山岭上的猿猴。迷恋诗情时常会羞愧于花月之夜,愁绪总是寄托在离别的灵魂里。请你在寒烛旁翻开卷轴,优美的诗句时常传到画戟门。
注释:
- 裁诗:写作诗歌。
- 竹轩:指竹子做的凉亭或书房,环境清幽。
- 金璞:比喻珍贵的诗篇,原意为未经雕琢的美玉。
- 岭猿:比喻吟唱的苦涩,猿猴的叫声常被视为孤独的象征。
- 花月夕:指花好月圆的夜晚,象征美好的时光。
- 寄愁:寄托愁苦,表达情感的方式。
典故解析:
- 寒烛:古诗中常用来指代孤独的夜晚,象征思念和愁苦的气氛。
- 画戟门:古代门阀大族的象征,暗指文化交流和士人雅集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前,晚唐著名诗人。他以诗词见长,尤其擅长五言绝句,风格清新俊逸,作品多涉及政治、人生、爱别离等主题。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杜牧与友人相聚时,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对离别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在文学追求中的苦闷与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体现出杜牧典雅而又略带忧伤的风格。开篇以“多为裁诗”引入,展示了作者在竹轩中潜心创作的情景,体现出一种静谧而专注的氛围。接下来的“篇成敢道怀金璞”,则表现出杜牧对自己作品的不自信,虽然写作的过程充满热情,但最终却未能达到他心中的理想境界。此处的金璞比喻深刻,既承载着对作品的期待,也透露出创作过程中的苦涩与挫折。
“迷兴每惭花月夕”一句,表现了杜牧在诗歌创作中常常感到的羞愧,特别是在美好的时光中,愁绪更显得沉重。诗的最后两句则是对友人的寄语,表达了他希望在寒冷的夜晚,能通过诗句的传递与友人心灵相通的愿望。整体而言,诗中蕴含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创作的执着,也有对人生的思索,是一种深邃的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多为裁诗步竹轩:强调作者常在竹林中创作,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 有时凝思过朝昏:沉思的时间长,体现了写作的专注与执着。
- 篇成敢道怀金璞:对自己作品的谦逊,表达出对文学的追求。
- 吟苦唯应似岭猿:将吟唱的苦涩与猿猴的孤独感相比较,传达内心的孤独感。
- 迷兴每惭花月夕:在美好时光中感到羞愧,反映出内心的挣扎。
- 寄愁长在别离魂:愁苦常伴,体现出对友人的思念与离别之痛。
- 凭君把卷侵寒烛:希望友人能在寒冷的夜晚欣赏诗作,传达情感。
- 丽句时传画戟门:强调诗句的美好,希望能在文化圈中传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吟苦唯应似岭猿”,将吟唱的苦涩比作猿猴的叫声,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迷兴每惭花月夕”,展现了诗歌的对称美和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诗歌创作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文学理想的追求与内心的孤独感,体现了对友人情感的寄托。它不仅是对个人创作的思考,也是对离别、孤独与思念的深刻描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轩:象征清幽雅致的创作环境。
- 金璞:象征珍贵而未被发现的潜力。
- 岭猿:象征孤独与苦涩。
- 寒烛:象征孤独的夜晚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牧的“竹轩”指的是什么地方?
- A. 书房
- B. 酒馆
- C. 学校
- D. 市场
-
“金璞”在诗中比喻什么?
- A. 美玉
- B. 诗篇
- C. 友谊
- D. 生活
-
诗中提到的“岭猿”主要象征什么?
- A. 快乐
- B. 孤独
- C. 财富
- D. 自由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商隐《夜雨寄北》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夜泊牛津》:同样表达了离别与孤独,但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
- 白居易《琵琶行》:通过音乐表达情感,与杜牧的诗句有相似的抒情特点,但侧重点不同,前者更重视叙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集》
- 《唐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