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其一 一月二十九日》

时间: 2024-12-29 21:08:06

夜半传闻调戍兵。

居然不与结城盟。

前头闸北已分明。

炮火沸腾群众血,枪声激动万家情。

仰天一笑泪纵横。

意思解释

浣溪沙 其一 一月二十九日

原文展示:

夜半传闻调戍兵。居然不与结城盟。前头闸北已分明。炮火沸腾群众血,枪声激动万家情。仰天一笑泪纵横。

白话文翻译:

半夜听闻调动戍边的军队,竟然没有与城中结成盟约。前方的闸北局势已非常明朗。炮火轰鸣,群众的鲜血沸腾,枪声激起了千家万户的激荡情感。仰天一笑,泪水不禁纵横而下。

注释:

  • 调戍兵:调动防守边疆的军队。
  • 结城盟:指的是城内与外界或敌对力量之间的协议或盟约。
  • 闸北: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地名,象征战事的前线。
  • 炮火沸腾:形容战争中炮火的猛烈,造成了民众的血泪。
  • 激动万家情:指枪声引起了无数家庭的恐慌和愤怒。
  • 仰天一笑泪纵横:抬头对天微笑,泪水流淌,表达复杂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前(1888-1949),近代著名诗人,生于动荡的历史时期,目睹了国家的战乱与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民众苦难的同情,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正值战火纷飞的年代,许多城市和乡村都受到战争的侵袭。诗人在这种环境中,感受到人民的苦难与无奈,借用诗歌抒发内心的焦虑与悲痛。

诗歌鉴赏:

这首《浣溪沙 其一》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切关怀。在夜深人静之际,调动军队的消息传来,使得他内心不由得感到忧虑与惆怅。诗中“炮火沸腾群众血,枪声激动万家情”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惨烈场景,生动展现了民众在战火中的挣扎与痛苦。同时,这两句用词简练有力,情感激荡,直击人心,反映了战争对家庭和社会的摧残。最后一句“仰天一笑泪纵横”,将诗人的无奈与悲愤达到了高潮,既有对现实的嘲讽,也有对未来的无力感,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夜半传闻调戍兵:夜深时分,突然听到调动边防军队的消息,暗示着紧张的局势。
  2. 居然不与结城盟:意外地发现地方势力未能与城中的力量结盟,反映了局势的混乱与不安。
  3. 前头闸北已分明:前方的战局已变得非常清晰,意味着战争的不可避免。
  4. 炮火沸腾群众血:战争的炮火带来了无辜民众的伤亡,图景惨烈。
  5. 枪声激动万家情:枪声引发了每个家庭的恐慌与悲痛,激起了民众的愤怒与无奈。
  6. 仰天一笑泪纵横: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无奈地仰天一笑,泪水流淌,表达了复杂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平静的夜晚与战争的激烈,突显出战争的突如其来与残酷。
  • 夸张:如“炮火沸腾”与“枪声激动”,通过夸张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冲击力。
  • 拟人:将“枪声”与“情感”相联系,使得枪声不仅是声音,更是情感的象征。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展开,表现了对战乱的控诉和对无辜者的同情。诗人在愤怒与悲痛中,呼唤和平,表达了对未来的渴望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半:象征着不安与黑暗,暗示着即将来临的危机。
  • 调戍兵:代表了国防与战争的紧迫性,反映出历史的动荡。
  • 炮火:战争的象征,直接导致了人民的伤亡。
  • 枪声:象征着冲突与暴力,激发了人们的情感反应。
  • 泪纵横:代表无奈与悲伤,表达出诗人内心的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调戍兵”指的是什么?

    • A. 调动戍边的军队
    • B. 结盟的士兵
    • C. 商队
    • D. 旅行的士兵
  2. “炮火沸腾群众血”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愤怒与痛苦
    • C. 无所谓
    • D. 安宁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绝望与无奈
    • C. 自信
    • D.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反映战乱对民众的影响,情感沉重。
  • 《静夜思》李白: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春望》与《浣溪沙 其一》:两首诗均表达了对战争的痛苦与对国家的忧虑,前者更侧重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后者则更强调集体的悲痛与社会的动荡。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人传》:了解更多关于卢前的生平与创作。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深入学习古代诗词的鉴赏技巧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