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淡淡枫枝殢晓寒,
当门落叶作花看。
偶来谁与拾霜残?
约略钗痕摇远树,
思量酒意认疏阑,
朔风满地此身闲。
白话文翻译
微微的枫树枝在清晨的寒风中摇曳,
门前的落叶像花一样盛开。
偶尔有谁来和我一起拾起霜打过的残叶?
约略能看到那钗痕摇曳在远处的树上,
我思索着酒意,在那稀疏的栏杆旁徘徊,
北风吹满大地,我的身心显得格外闲适。
注释
- 枫枝:枫树的枝条,象征着秋冬时节的景色。
- 殢:指“侵袭”,这里形容寒冷的早晨。
- 花看:这里指落叶如同花朵一般美丽。
- 拾霜残:指拾取被霜打过的残叶,暗示秋冬的萧瑟。
- 钗痕:指女子佩戴头饰后留下的痕迹,象征思念情感。
- 疏阑:稀疏的栏杆,表明场景的静谧。
- 朔风:北风,象征着寒冷和孤独。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引用著名典故,但运用了一些传统意象,如“钗痕”暗示女子的情思,体现了清代诗歌常见的细腻情感流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克文,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成长于清初的动荡时期。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而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时代正值清代,社会动荡,诗人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来抒发心中的感慨与孤独。
诗歌鉴赏
《浣溪沙》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秋冬时节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情感。诗中“淡淡枫枝殢晓寒”开篇即设下了一个清冷的环境,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随着“当门落叶作花看”的转折,落叶的美丽与寒冷的晨风形成对比,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独特感受。接下来的“偶来谁与拾霜残”则引出一种孤独的思考,诗人渴望与友人共同分享这一刻的美好,却又感到无奈与寂寞。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物的同时,融入了个人情感的思考与感慨,表现出诗人在北风中闲适而又充满思绪的状态。诗中运用了一系列意象,如“钗痕”、“疏阑”等,展现了一种清新又略带忧伤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淡淡枫枝殢晓寒:描写清晨,枫树的枝条轻轻摇曳,给人以寒冷的感觉。
- 当门落叶作花看:落叶在门前,宛如盛开的花朵,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美的感悟。
- 偶来谁与拾霜残: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渴望有人共赏此情此景。
- 约略钗痕摇远树:隐约看到钗痕,暗示思念与期盼。
- 思量酒意认疏阑:在思考酒意时,回忆起与友人相聚的场景。
- 朔风满地此身闲:北风呼啸,诗人独自一人,显得悠闲却又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落叶比作花,展现了自然的另一种美感。
- 拟人:枫枝被描绘得如同在“殢”人,增强了自然的生命力。
- 对仗:如“约略钗痕摇远树”与“思量酒意认疏阑”,形成和谐的韵律。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现了孤独与思念,展现了清代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友人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枫枝:象征秋天,带有萧瑟之感。
- 霜残:象征时光的流逝与残留的美好。
- 钗痕:代表女性的情感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淡淡枫枝殢晓寒”中的“殢”意为:
- A. 侵袭
- B. 击打
- C. 冻结
-
诗人对落叶的比喻是:
- A. 雪花
- B. 花朵
- C. 夕阳
-
诗中提到的“疏阑”指的是:
- A. 繁密的树木
- B. 稀疏的栏杆
- C. 远处的山峰
答案: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展现思念与孤独。
- 晏殊的《浣溪沙》:主题相近,情感细腻。
诗词对比
袁克文的《浣溪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意象上都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但袁克文更侧重于秋冬的萧瑟与孤独感,而李清照则更强调内心的情感与思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