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寿定山
作者: 袁荣法 〔近代〕
地暖蓬瀛艳小春。
烟峦如髻草如裙。
邀来蟾月恰三分。
磊落丹青惊海客,
絪缊诗酒养天君。
维摩长伴吉祥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明媚,蓬瀛山的色彩鲜艳如画。烟雾缭绕的山峦宛如女子的发髻,草木则像轻盈的裙子。邀来明亮的月光,正好是三分之一。画家们在这里不禁感叹,连海上的客人也为之惊艳。作者在这里饮酒作诗,享受这份悠然的生活。维摩诘长久伴随着吉祥的云彩。
注释:
- 蓬瀛:指蓬莱和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美好境地。
- 邀来蟾月:蟾蜍是月亮的象征,指明月。
- 磊落:指开朗、豪放的样子,形容作品的气势。
- 丹青:指绘画,通常指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
- 絪缊:指一种轻柔的丝织品,形容诗酒的优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荣法是近代的一位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清新的意境而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春天,正是山水游览的季节。作者以寿定山为背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浣溪沙·寿定山》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示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开篇的“地暖蓬瀛艳小春”,在简洁的字句中,勾勒出温暖的春日气息,令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柔与美丽。接着以“烟峦如髻草如裙”形象地描绘了山的轮廓与草木的姿态,生动的比喻让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自然之中。
“邀来蟾月恰三分”一语,既有对月亮的赞美,又让人感受到那一刻的宁静与祥和,月光照耀下的山水,仿佛更显得恬淡与高雅。接下来的“磊落丹青惊海客”,不仅是对艺术的追求,更是对生活的深刻领悟,表达了在自然面前,艺术与生活的交融。
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思,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份闲适与惬意,让人不禁想要走入这样一个美好的春日。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地暖蓬瀛艳小春:春天的温暖让蓬瀛山显得格外艳丽。
- 烟峦如髻草如裙:山峦如同女子的发髻,草木如同轻盈的裙子,形象生动。
- 邀来蟾月恰三分:月亮在天上,正好是三分之一,意境清幽。
- 磊落丹青惊海客:艺术作品的磊落气势,令海上的客人也为之惊艳。
- 絪缊诗酒养天君:以诗酒滋养心灵,享受生活的乐趣。
- 维摩长伴吉祥云:维摩诘是佛教中的高僧,象征着智慧与祥和,长伴吉祥的云彩,寓意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烟峦如髻草如裙”,通过比喻增强了画面感。
- 对仗:全诗句式工整,对仗工整,增加了音韵美。
- 拟人:将自然景色赋予人的特征,使情感更加丰富。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对艺术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蓬瀛:象征美好和理想的境地。
- 蟾月:象征明亮与清雅,寄托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丹青:象征艺术,代表了情感的表达。
- 维摩:象征智慧与哲理,体现了诗人对深层次思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地暖蓬瀛艳小春”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秋天
B. 冬天
C. 春天
D. 夏天 -
“烟峦如髻草如裙”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夸张 -
诗中提到的“蟾月”象征着什么?
A. 黑暗
B. 明亮与清雅
C. 怒火
D. 伤感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浣溪沙》系列,描绘了类似的自然景象与情感。
诗词对比:
- 比较袁荣法与李清照的作品,二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但袁荣法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而李清照则常常蕴含忧伤与思念的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宋词解析》
- 《古诗词名篇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