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杂言(四首)》

时间: 2025-01-04 11:10:53

鄂渚云归后,巴山雨过时。

鹃啼湘女庙,花落楚王祠。

家远身如梦,愁多鬓易丝。

聊将身暂泊,沙嘴看鸬鹚。

¤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鄂渚云归后,巴山雨过时。
鹃啼湘女庙,花落楚王祠。
家远身如梦,愁多鬓易丝。
聊将身暂泊,沙嘴看鸬鹚。

白话文翻译:

在鄂渚,云朵归去之后,巴山的雨水刚刚过去。
杜鹃在湘女庙啼叫,花瓣在楚王祠中落下。
家乡遥远,身如梦一般,愁苦多得让鬓发渐生白丝。
暂时停留于此,沙嘴上看着鸬鹚。

注释:

  • 鄂渚:指的是长江中的一个小洲,位于今湖北省。
  • 巴山:指巴蜀地区的山脉,通常指四川的山。
  • :指杜鹃鸟,常被用作悲情的象征。
  • 湘女庙:专门供奉湘女的庙宇,湘女是指湘江的女神。
  • 楚王祠:纪念楚国的王者,指楚国的历史遗迹。
  • 鬓易丝:形容鬓发因愁苦而变白。

典故解析:

  • 杜鹃啼血:传说杜鹃鸟在春天啼叫,声声悲鸣,常用来象征离别和哀伤。
  • 楚王:楚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诸侯国,楚王祠代表着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故国的思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杨基,明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
  •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写于作者游览湘中时,受到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启发,表达了离乡的愁绪和对故土的思念。

诗歌鉴赏:

《湘中杂言》是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历史遗迹,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开篇以“鄂渚云归后,巴山雨过时”引入,展现了清新而略带忧伤的自然景象,给人一种恬静而又略显孤独的感觉。接下来的“鹃啼湘女庙,花落楚王祠”将自然与人文结合,杜鹃的哀鸣与楚王祠的花落,暗示着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愁苦。

“家远身如梦,愁多鬓易丝”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因身处异地而产生的失落感,家乡的遥远让他如同在梦中,而愁苦的情绪逐渐侵蚀着他的青春,鬓发也开始变白,显示出生活的无情与岁月的流逝。最后一句“聊将身暂泊,沙嘴看鸬鹚”则表现出诗人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选择暂时停留,静观自然,以此来排解内心的愁苦。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哲理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鄂渚云归后,巴山雨过时:描绘了一个清新的自然场景,雨后的巴山与云彩交相辉映。
    2. 鹃啼湘女庙,花落楚王祠: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杜鹃的啼叫与花落的景象,唤起了对往昔的思考。
    3. 家远身如梦,愁多鬓易丝:直接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生活的无奈与愁苦。
    4. 聊将身暂泊,沙嘴看鸬鹚:表现出一种暂时的寄托,试图通过自然来舒缓内心的忧伤。
  • 修辞手法

    • 比喻:例如“身如梦”,形象地表达了对故乡的遥远与思念。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较为工整,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个人的愁苦,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鄂渚: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杜鹃:悲伤与思念的象征。
    • 楚王祠:历史的厚重与对往昔的追忆。
    • 沙嘴与鸬鹚:自然景观中寻求内心平静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湘中杂言》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杨基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鹃啼是指哪个地方的庙宇? A. 鄂渚
    B. 湘女庙
    C. 楚王祠

  3. “家远身如梦,愁多鬓易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失落与思念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但更多的是朝气蓬勃的情绪,与《湘中杂言》的忧伤形成对比。
  • 《春望》:表现了对国家和故乡的思念,与《湘中杂言》的抒情风格相似,但更侧重于国事。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杨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