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丈原头动地鼓,魏人畏蜀如畏虎。将星堕空化为土,炼石心劳竟何补。侯归上天多旧伍,羽为前驱飞后拒。忠魂不逐降王车,长卫英孙朝烈祖。
白话文翻译:
五丈原上战鼓震天动地,魏国人对蜀国如同畏惧猛虎。将军的星辰坠落化为尘土,费尽心机炼石补天终究无济于事。侯爵归天,与旧日战友重聚,羽翼在前冲锋,在后抵御。忠诚的灵魂不随投降的君王车驾,长久地护卫着英勇的子孙朝拜烈祖。
注释:
字词注释:
- 五丈原: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
- 动地鼓:形容战鼓声震天动地。
- 魏人畏蜀如畏虎:魏国人对蜀国的畏惧如同对猛虎的畏惧。
- 将星堕空化为土:比喻将军战死,星辰坠落化为尘土。
- 炼石心劳竟何补:比喻费尽心机却无济于事。
- 侯归上天多旧伍:侯爵归天,与旧日战友重聚。
- 羽为前驱飞后拒:羽翼在前冲锋,在后抵御。
- 忠魂不逐降王车:忠诚的灵魂不随投降的君王车驾。
- 长卫英孙朝烈祖:长久地护卫着英勇的子孙朝拜烈祖。
典故解析:
- 将星堕空化为土:古代认为将领是星辰下凡,战死则星辰坠落。
- 炼石心劳竟何补:出自《列子·汤问》,比喻费尽心机却无济于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江西南昌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可能是在他晚年,对历史上的五丈原之战有所感慨而作。
创作背景: 五丈原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与曹魏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蜀汉丞相诸葛亮在此病逝。李东阳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诸葛亮忠魂不灭、英勇护国的敬仰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五丈原之战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惨烈和将军的英勇。诗中“将星堕空化为土”一句,既是对将军战死的悲壮描写,也是对英雄逝去的哀悼。而“忠魂不逐降王车”则强调了忠诚不渝的精神,即使在战败之后,忠诚的灵魂也不会随投降的君王而去,而是继续守护着英勇的子孙。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传达了对忠诚和英勇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五丈原头动地鼓:描绘战鼓声震天动地,营造出战争的紧张氛围。
- 魏人畏蜀如畏虎:通过比喻,强调蜀军的威慑力。
- 将星堕空化为土:用象征手法,表达将军战死的悲壮。
- 炼石心劳竟何补:借用典故,表达费尽心机却无济于事的无奈。
- 侯归上天多旧伍:想象将军归天,与战友重聚的情景。
- 羽为前驱飞后拒:用羽翼比喻,形容将军的英勇和忠诚。
- 忠魂不逐降王车:强调忠诚不渝的精神。
- 长卫英孙朝烈祖:表达对忠诚精神的传承和守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魏人畏蜀如畏虎”,“将星堕空化为土”。
- 象征:如“将星堕空化为土”,象征将军战死。
- 对仗:如“羽为前驱飞后拒”,对仗工整,增强语言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五丈原之战的描绘,表达了对忠诚和英勇的赞美,以及对英雄逝去的哀悼。诗中强调了忠诚不渝的精神,即使在战败之后,忠诚的灵魂也不会随投降的君王而去,而是继续守护着英勇的子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五丈原:战争的地点,象征着惨烈的战斗。
- 动地鼓:战鼓声,象征战争的紧张和激烈。
- 将星堕空化为土:将军战死,象征英雄的逝去。
- 忠魂:忠诚的灵魂,象征忠诚不渝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五丈原之战发生在哪个时期? A. 春秋时期 B. 三国时期 C. 唐朝 D. 明朝
-
诗中“将星堕空化为土”比喻什么? A. 将军战死 B. 将军升天 C. 将军投降 D. 将军胜利
-
诗中“忠魂不逐降王车”表达了什么? A. 忠诚不渝的精神 B. 投降的君王 C. 战败的无奈 D. 胜利的喜悦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蜀相》:表达对诸葛亮的敬仰和哀悼。
- 陆游《书愤》: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忠诚的赞美。
诗词对比:
- 杜甫《蜀相》与李东阳《五丈原》:两者都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和哀悼,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李东阳的诗则更强调忠诚不渝的精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李东阳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三国志》:了解五丈原之战的历史背景。
- 《列子》:了解“炼石心劳竟何补”的典故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