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上巳日徐司录林园宴集
鬓毛垂领白,花蕊亚枝红。
欹倒衰年废,招寻令节同。
薄衣临积水,吹面受和风。
有喜留攀桂,无劳问转蓬。
白话文翻译
在上巳节这天,徐司录邀请朋友们在林园中聚会。我的鬓发已经白了,脸上的花蕊却依然娇艳。虽然年纪渐长,衰老的迹象显现,但我仍然希望能与朋友们共度这美好的节日。穿着薄衣坐在水边,微风轻轻拂面,令人感到舒适惬意。能够在此时此刻与友人一起享受桂花的香气,真是令人高兴,而不必去询问那些漂泊不定的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鬓毛:指鬓发,头部两侧的毛发。
- 亚枝:指花的枝条,形容花的娇艳。
- 欹倒:倾斜,形容身体的衰弱。
- 令节:特指佳节,指上巳节。
- 薄衣:轻薄的衣服,适合春夏季节穿着。
- 积水:指静止的水面。
- 攀桂:指采摘桂花,是一种象征吉祥和美好的行为。
- 转蓬:指飘荡不定,象征流浪或无所依归的状态。
典故解析
上巳节,古代传统节日,源于春秋时期的祭祀活动,流行于唐代,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诗中提到的“桂”象征着高洁和美好,而“转蓬”则暗示着漂泊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陵布衣,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杜甫的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常常关注社会民生,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杜甫晚年,彼时他正面临生活困顿与动乱的困扰。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甫通过描绘春日的欢聚,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也流露出对年华逝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杜甫在春日的宴集中,虽然身处困境,却依然能享受生活中的小确幸。诗的开头以“鬓毛垂领白”自我描述,传达出岁月无情的感慨。接着,诗人通过对花蕊的描绘,表现出即使年华已逝,生命依然有着绚丽的瞬间。诗中“薄衣临积水,吹面受和风”描绘了春天的温暖与惬意,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最后两句的“有喜留攀桂,无劳问转蓬”则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思考:在美好的时光里,与友人一起享受当下的快乐,远比去追逐那些漂泊不定的生活要珍贵。这种对生活的领悟,使得全诗既有感伤也有欢愉,深刻而富有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鬓毛垂领白:描写自己年纪渐长,鬓发已白。
- 花蕊亚枝红:尽管衰老,周围的花依然鲜艳。
- 欹倒衰年废:感叹自己身体的虚弱与衰败。
- 招寻令节同:渴望与友人共度佳节。
- 薄衣临积水:穿着轻薄衣物,坐在水边。
- 吹面受和风:感受春风的轻拂,惬意无比。
- 有喜留攀桂:能与友人共赏桂花,心中喜悦。
- 无劳问转蓬:不必去追问漂泊的人生,享受当下的快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桂花的芬芳,象征美好的回忆。
- 对仗:如“薄衣临积水,吹面受和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春风轻拂,仿佛在与人亲密接触,营造了温暖的氛围。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尽管岁月流逝,生活中仍有值得享受的瞬间。在欢乐的聚会中,诗人感受到友情的温暖,体现出乐观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鬓毛:象征岁月的流逝与衰老。
- 花蕊:象征美丽与青春,尽管外在变化,内心仍有生机。
- 薄衣:象征轻松与自在的生活状态。
- 桂:象征高洁和美好,代表着追求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上巳节”是指哪个节日?
A. 春节
B. 端午节
C. 清明节
D. 上巳节 -
“鬓毛垂领白”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衰老的感叹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快乐的向往 -
诗中提到的“转蓬”象征什么?
A. 美好生活
B. 漂泊与不安
C. 友情与欢聚
D. 自然的和谐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另一首描写春天的诗,展现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 《登高》:杜甫的经典之作,抒发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与个人的困境。
诗词对比
杜甫与李白的诗歌风格对比:
- 杜甫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体现出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
- 李白则偏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与理想,风格更为奔放、豪放。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杜甫的作品更具沉重的社会责任感,而李白则更多表达个体的自由与浪漫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杜甫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
这些书籍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