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时间: 2025-01-19 13:53:26

火冷熏炉香渐消。

更阑拨火更重烧。

愁心心字两俱焦。

半世清狂无限事,一窗风月可怜宵。

灯残花落梦无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火冷熏炉香渐消。
更阑拨火更重烧。
愁心心字两俱焦。
半世清狂无限事,
一窗风月可怜宵。
灯残花落梦无聊。

白话文翻译:

香炉的香气随着火焰的逐渐冷却而慢慢消散。
夜已深,重新拨火又焚烧起来。
愁苦的心情像心字一样,彼此都已焦灼。
经历了半生的狂妄,心中有无尽的事情无处倾诉,
只剩下一窗的风月,令人怜惜这孤独的夜晚。
灯光微弱,花瓣凋落,梦境变得无聊。

注释:

  • 熏炉:指香炉,点香时用来熏香的器具。
  • 更阑:指夜深时分。
  • 拨火:重新点燃火焰。
  • 愁心心字:这里的“心字”可以理解为心中的愁苦。
  • 清狂:指年轻时的无所顾忌与狂妄。
  • 风月:指自然景色和月光,常用来形容诗意和浪漫。
  • 灯残花落:灯光微弱,花瓣凋零,暗示凋敝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可,元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见记载,主要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被后人所推崇。他的作品大多表达个人情感,擅长抒发孤独与思考。

创作背景:

《浣溪沙》写于诗人内心愁苦之际,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思索。元代社会动荡,诗人感受到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浣溪沙》是一首充满愁绪与思考的词,诗人在寂静的夜晚,面对逐渐消散的香气和微弱的灯光,心中浮现出无尽的愁苦。整首词透出一种孤独的气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折射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的“火冷熏炉香渐消”,不仅描绘了环境的变化,也象征着诗人心境的逐渐冷却。

接着“更阑拨火更重烧”一句,展现了诗人试图重拾生活热情的努力,但随之而来的“愁心心字两俱焦”却又将这种努力化为泡影,愁苦缠绕,难以解脱。

“半世清狂无限事”一句,回顾了诗人年轻时的放荡不羁,然而在岁月的沉淀中,内心的忧愁变得愈加深重,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两句“一窗风月可怜宵,灯残花落梦无聊”则通过景物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心灵的孤寂与无奈。整首词在描绘个人情感的同时,也映射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火冷熏炉香渐消:描绘夜深火冷,香气逐渐消散,暗示生命的无常。
  2. 更阑拨火更重烧:夜已深,诗人试图重新点燃生活的热情。
  3. 愁心心字两俱焦:愁苦的心情如同焦灼的心字,彼此相互影响。
  4. 半世清狂无限事:回忆年轻时的无所顾忌,而如今却是无尽的烦恼。
  5. 一窗风月可怜宵:只剩下窗外的月光和风景,令人心生怜惜。
  6. 灯残花落梦无聊:灯光微弱,花瓣凋落,暗示生活的孤独与无趣。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心字”比喻内心的愁苦。
  • 对仗:上下句对称,如“灯残花落”与“梦无聊”,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灯光和花瓣赋予情感,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诗人孤独的夜晚和内心的愁苦,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对年轻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内心的宁静与美好。
  2. :象征热情与生命的燃烧。
  3. :象征生命的希望与光明。
  4. :象征青春与美好事物的易逝。
  5. :象征孤独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火冷熏炉香渐消”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温暖的情感
    • B. 寂寞与无奈
    • C. 兴奋的情感
  2. “灯残花落梦无聊”中的“灯”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希望
    • B. 过去的辉煌
    • C. 内心的孤独
  3. 诗人在回忆年轻时的感受,称之为什么?

    • A. 快乐
    • B. 清狂
    • C. 忧愁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女性的孤独与对往昔的怀念,但情感上更多的是对爱情的追忆。
  • 苏轼《水调歌头》:体现了对月的思考与人生哲理,情感更为宽广与豪放。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