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传·锦里》

时间: 2025-01-01 17:35:46

锦里,蚕市。

满街珠翠,千万红妆。

玉蝉金雀,宝髻花簇鸣□,绣花裳。

日斜归去人难见,青楼远,队队行云散。

不知今夜,何处深锁兰房,隔仙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河传·锦里 韦庄 〔唐代〕

锦里,蚕市。满街珠翠,千万红妆。玉蝉金雀,宝髻花簇鸣,绣花裳。日斜归去人难见,青楼远,队队行云散。不知今夜,何处深锁兰房,隔仙乡。

白话文翻译:

在锦里,蚕市热闹非凡。满街都是珠光宝气的女子,千万个红妆艳抹。她们头上戴着玉蝉金雀,宝髻上插满了花,衣裳上绣着精美的花纹。太阳斜照,她们归去时难以被人看见,青楼显得遥远,一行行女子像云一样散去。不知道今夜,她们会在哪里被深锁在兰房中,与仙乡隔绝。

注释:

  • 锦里:地名,古代成都的商业繁华区。
  • 蚕市:古代成都的一个市场,以买卖蚕丝和相关商品为主。
  • 珠翠:指女子头上的珠宝和翡翠饰品。
  • 红妆:女子化妆后的样子,这里指打扮得艳丽的女子。
  • 玉蝉金雀:古代女子头饰,象征富贵。
  • 宝髻:女子盘起的发髻,装饰华丽。
  • 绣花裳:绣有花纹的衣裳。
  • 青楼:古代妓院或高级妓女的居所。
  • 行云散:比喻女子们散去的情景,像云一样飘散。
  • 兰房:女子闺房的美称。
  • 仙乡:指仙境,这里比喻女子们所在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唐代诗人、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他的诗词多写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成都锦里蚕市的热闹景象,以及女子们的美丽和归去的情景。通过这些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繁华背后的孤寂和无奈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河传·锦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唐代成都锦里的繁华景象。诗中“满街珠翠,千万红妆”生动地展现了市场的热闹和女子们的美丽。而“日斜归去人难见,青楼远,队队行云散”则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暗示了繁华背后的孤寂和无奈。整首诗通过对女子们归去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知未来的忧虑。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是一首典型的唐代词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锦里,蚕市。”:开篇点明地点,锦里是成都的商业繁华区,蚕市则是以买卖蚕丝和相关商品为主的市场。
  2. “满街珠翠,千万红妆。”:描绘市场的繁华,女子们打扮得珠光宝气,红妆艳抹。
  3. “玉蝉金雀,宝髻花簇鸣,绣花裳。”:具体描写女子们的头饰和衣裳,玉蝉金雀象征富贵,宝髻花簇鸣则形容发髻上的花饰,绣花裳则指衣裳上的精美花纹。
  4. “日斜归去人难见,青楼远,队队行云散。”:太阳斜照,女子们归去时难以被人看见,青楼显得遥远,一行行女子像云一样散去。
  5. “不知今夜,何处深锁兰房,隔仙乡。”:表达了对女子们归去后的未知和忧虑,她们会被深锁在兰房中,与仙乡隔绝。

修辞手法:

  • 比喻:“队队行云散”比喻女子们散去的情景,像云一样飘散。
  • 拟人:“宝髻花簇鸣”拟人化地形容发髻上的花饰。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满街珠翠,千万红妆”。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锦里蚕市繁华景象的描绘,以及女子们归去的情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知未来的忧虑。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锦里:象征繁华的商业区。
  • 蚕市:象征热闹的市场。
  • 珠翠、红妆:象征女子的美丽和富贵。
  • 玉蝉金雀、宝髻花簇鸣:象征女子头饰的华丽。
  • 绣花裳:象征衣裳的精美。
  • 青楼:象征妓院或高级妓女的居所。
  • 行云散:象征女子们散去的情景。
  • 兰房:象征女子闺房的美称。
  • 仙乡:象征仙境,比喻女子们所在的地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锦里”是指什么地方? A. 古代成都的商业繁华区 B. 古代长安的商业繁华区 C. 古代洛阳的商业繁华区 D. 古代南京的商业繁华区

  2. 诗中的“玉蝉金雀”是指什么? A. 女子头饰 B. 女子衣裳 C. 女子鞋子 D. 女子手饰

  3. 诗中的“行云散”比喻什么? A. 女子们散去的情景 B. 女子们聚集的情景 C. 女子们跳舞的情景 D. 女子们唱歌的情景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同样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和孤寂。
  •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描绘了女子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对比:

  • 韦庄的《河传·锦里》与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两者都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和孤寂,但韦庄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繁华背后的感慨,而温庭筠的词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全唐诗》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