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镊白》

时间: 2025-01-14 02:24:13

白发太无情,朝朝镊又生。

始因丝一缕,渐至雪千茎。

不避佳人笑,唯惭稚子惊。

新年过半百,犹叹未休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发太无情,朝朝镊又生。始因丝一缕,渐至雪千茎。不避佳人笑,唯惭稚子惊。新年过半百,犹叹未休兵。

白话文翻译:

白发啊,你太无情了,每天早上拔掉你,你又长出来。最初只是像一丝丝的细线,渐渐地变成了像雪一样覆盖了千根头发。我不怕美丽的女子嘲笑,只怕年幼的孩子会感到惊讶。新年已经过了半百,我还在叹息战争还没有结束。

注释:

  • 镊:用镊子拔除。
  • 丝一缕:比喻最初的白发很少。
  • 雪千茎:比喻白发增多,覆盖了许多头发。
  • 佳人:美丽的女子。
  • 稚子:年幼的孩子。
  •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唐代诗人、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他的诗词多写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流畅。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白发增多的无奈和对战争未休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韦庄在中年时期所作,反映了他在面对衰老和战乱时的复杂情感。唐代后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白发为切入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战乱不断的深切感慨。首句“白发太无情”,直接抒发了对白发无情生长的无奈和怨恨。接着通过“丝一缕”到“雪千茎”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白发从少到多的过程,暗示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衰老。后两句“不避佳人笑,唯惭稚子惊”,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衰老的坦然接受和对年幼孩子可能的惊讶的担忧,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理状态。最后一句“新年过半百,犹叹未休兵”,点明了诗人的年龄和对战争未休的忧虑,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发太无情”:直接抒发对白发无情生长的怨恨。
  2. “朝朝镊又生”:描述每天拔掉白发,它又长出来的无奈。
  3. “始因丝一缕”:比喻最初的白发很少,像一丝丝的细线。
  4. “渐至雪千茎”:比喻白发增多,像雪一样覆盖了许多头发。
  5. “不避佳人笑”:表示不怕美丽的女子嘲笑自己的衰老。
  6. “唯惭稚子惊”:表示担心年幼的孩子会对自己衰老的样子感到惊讶。
  7. “新年过半百”:指出自己已经年过半百。
  8. “犹叹未休兵”:表达了对战争未休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丝一缕”和“雪千茎”,形象地描绘了白发的变化。
  • 对比:如“佳人笑”和“稚子惊”,展现了诗人对衰老的不同态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白发的无情生长和战争的持续,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战乱不断的深切感慨,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发:象征衰老和时光的无情。
  • 丝一缕:比喻最初的白发很少。
  • 雪千茎:比喻白发增多,覆盖了许多头发。
  • 佳人笑:象征外界对衰老的嘲笑。
  • 稚子惊:象征年幼孩子对衰老的惊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丝一缕”和“雪千茎”分别比喻了什么? A. 最初的白发和增多的白发 B. 细线和雪 C. 头发和白发 D. 细线和头发

  2. 诗中“佳人笑”和“稚子惊”分别表达了什么? A. 对衰老的嘲笑和对衰老的惊讶 B. 对衰老的接受和对衰老的担忧 C. 对衰老的嘲笑和对衰老的接受 D. 对衰老的担忧和对衰老的嘲笑

  3. 诗的最后一句“新年过半百,犹叹未休兵”表达了什么? A. 对年龄的感慨和对战争的忧虑 B. 对新年的期待和对战争的结束 C. 对年龄的接受和对战争的结束 D. 对新年的感慨和对战争的忧虑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韦庄的《镊白》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忧虑,但韦庄的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的诗则更侧重于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韦庄的全部诗作,是研究韦庄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韦庄诗歌的背景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