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师东》
时间: 2025-01-19 18:15: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征日调万黄金,
几竭中原买斗心。
军令未闻诛马谡,
捷书惟是报孙歆。
但须鸑鷟巢阿阁,
岂假鸱鸮在泮林。
可惜前朝玄菟郡,
积骸成莽阵云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东征的感慨与反思。首先提到东征所需的巨额财富,几乎耗尽了中原的资金来换取对战斗的渴望。接着提到军令尚未听闻对马谡的惩罚,而捷报只传达给了孙歆。诗中提及“鸑鷟”与“鸱鸮”,暗示了高贵与卑微的选择,最后感叹前朝的战斗留下了无数的骨骸,形成了云雾般的沉重历史。
注释
- 东征:指军队向东出征,可能是指唐代的对外战争。
- 万黄金:形容征伐所需的巨额费用。
- 斗心:指对战斗的渴望和决心。
- 马谡: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因失误而被诛。
- 鸑鷟:一种高飞的鸟,象征高贵。
- 鸱鸮:指猫头鹰,象征卑微。
- 玄菟郡:古代地名,指军事重镇,战斗的主要区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诗多以感怀、咏史和抒情为主,语言精炼,意象丰富。李商隐的生平充满了政治的波折,虽才华横溢,但一生未能获得理想的仕途。
创作背景
《随师东》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面临外敌入侵、内部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战争的描写,反映了自己对国家命运和历史的忧虑。
诗歌鉴赏
《随师东》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勾勒出唐代战争的复杂与悲剧。诗的开头提到东征的巨额资金,直指战争的残酷与不易。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对战争背后人们牺牲的惋惜。
“军令未闻诛马谡”一句,隐含着对历史人物的反思,表明历史并非总是公正,许多英雄在战争中遭遇的不幸令人唏嘘。接下来的“捷书惟是报孙歆”,则是对战争中英雄的褒扬与遗憾交织,表现了对战功的不平等评价。
最后几句,诗人通过“鸑鷟”和“鸱鸮”的对比,暗示了在历史的洪流中,不同命运之间的巨大差异。整首诗在感伤中透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李商隐作为一个诗人的深邃与敏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征日调万黄金:东征的日子需要巨额的金钱开支。
- 几竭中原买斗心:中原的资源几近耗尽,换取的是对战斗的渴望。
- 军令未闻诛马谡:军令尚未听闻对马谡的惩罚,暗示对不公的无奈。
- 捷书惟是报孙歆:战胜的消息只传达给孙歆,表现对胜利的不平衡。
- 但须鸑鷟巢阿阁:高贵的鸟儿需要高处栖息,象征理想与荣耀。
- 岂假鸱鸮在泮林:难道需要低贱的猫头鹰在此栖息,暗示自我否定。
- 可惜前朝玄菟郡:感叹历史的沉重,指向曾经的战场。
- 积骸成莽阵云深:遗留的尸骸形成了无尽的历史迷雾,揭示战争的惨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鸑鷟”与“鸱鸮”的对比,突显不同命运的差异。
- 象征:用鸟类象征高贵与卑微,反映社会地位的复杂。
- 暗喻:通过提及历史人物,暗示对历史的不满与反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写和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沉思,以及对战争带来的悲剧的深切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金:象征财富与战争的代价。
- 军令:象征统治与权威。
- 鸑鷟、鸱鸮:分别象征荣耀与卑微,反映社会的复杂性。
- 玄菟郡:历史的象征,承载了战争的记忆与悲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东征”指的是哪种行动?
- A. 对外贸易
- B. 对敌出征
- C. 内部改革
- D. 文化交流
-
“军令未闻诛马谡”中的马谡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 A. 曹操
- B. 诸葛亮
- C. 刘备
- D. 司马懿
-
诗中“鸑鷟”与“鸱鸮”分别象征什么?
- A. 英雄与叛徒
- B. 高贵与卑微
- C. 智慧与愚蠢
- D. 战胜与被胜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别》
诗词对比
李商隐与杜甫的作品均体现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但李商隐的作品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的整体命运。通过比较,可以更深入理解唐代诗人的不同风格和主题。
参考资料
- 《李商隐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史》
以上内容为《随师东》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作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