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闻道襄阳物物春,一从郎去无音尘。
劝郎莫向大堤去,女儿花艳能迷人。
白话文翻译:
听说襄阳的万物都在春天中复苏,自从你离开后,我就再也没有你的消息。劝你不要去大堤,那里的女孩花儿盛开,容易让人迷醉。
注释:
- 闻道:听说,得知。
- 襄阳:古地名,现位于湖北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
- 物物春:形容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 一从:自从。
- 无音尘:没有消息,音信全无。
- 劝郎:劝你,指对方。
- 莫向大堤去:不要去大堤。
- 女儿花艳:指女子的容貌美丽,鲜花般艳丽。
- 能迷人:容易让人迷恋、陶醉。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女儿花艳”可以理解为古代诗词中常用来形容女子美丽的意象,显示了作者对美的追求以及对爱情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江源,明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主要以诗歌创作见长,作品多反映社会生活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竹枝词三首》为江源的代表作之一,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与人情。此首诗写于春季,表现了对爱情的思考及对离别的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一种对离别与思念的情感。开头两句描绘了襄阳春天的生机,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诗人通过“闻道”来引入话题,展现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接着提到自从“郎”离去后,便再无音讯,情感逐渐深入,表达了对失去联系的无奈与悲伤。
后两句则是对离去者的劝诫,提醒他不要去大堤,这里不仅是对地点的指引,更是对美色的警惕。“女儿花艳能迷人”不仅描绘了女子的美丽,也暗示了那种美丽所带来的危险与诱惑。诗人在此处将思念与现实结合,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情感的理性审视。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情的交织,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以及对情感的深刻理解,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闻道襄阳物物春:听说襄阳的万物都在春天中复苏,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春景。
- 一从郎去无音尘:自从你离开后,就再也没有你的消息,表达了失去联系的孤独感。
- 劝郎莫向大堤去:劝你不要去大堤,语气中透出一种关切。
- 女儿花艳能迷人:女孩如花般美丽,容易让人迷恋,暗示了爱情的复杂与诱惑。
修辞手法:
- 比喻:“女儿花艳”将女子的美丽与花朵相提并论,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与对郎君的思念,表现了对爱情的向往与对美好事物的警惕,既有对离别的感伤,也有对现实的理性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郎:象征着爱情的对象,代表着作者的思念。
- 大堤:作为一个具体地点,暗示着美丽与诱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 A. 春天的美景
- B. 离别的惆怅
- C. 爱情的诱惑
- D. 以上都是
-
“女儿花艳能迷人”中“花艳”指的是什么?
- A. 花的颜色
- B. 女子的美丽
- C. 春天的景象
- D. 大堤的风光
-
诗中提到的“无音尘”是什么意思?
- A. 没有声音
- B. 没有消息
- C. 没有影子
- D. 没有春天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相见欢》 李煜
诗词对比:
- 对比江源的《竹枝词》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江源侧重于爱情与思念的情感,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