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枝词三首 其三
作者: 汪广洋 〔明代〕
三百六十滩水清,桃花春涨近来生。
催归不待临岐语,昨夜子规啼到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澈的水域,分布着三百六十个滩涂,春天的桃花随着水位的上涨而绽放。催促归家的话语不需要在临别时多言,昨夜的杜鹃鸟叫声一直响到天明。
注释:
- 三百六十滩:形容水面广阔,滩涂众多,意指水域的丰富。
- 桃花春涨:桃花在春天随着水位上涨而盛开,象征春天的生机。
- 催归不待临岐语:催促归家的话不需要在离别时才说,隐含着对归家的期待。
- 子规:指杜鹃鸟,古时常用其啼声表达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广洋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婉丽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往往充满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情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天,春日的景色和鸟鸣激发了诗人对故乡和归属感的思考,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归家的渴望。
诗歌鉴赏:
《竹枝词三首 其三》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活力。开头的“三百六十滩水清”描绘出一幅清澈见底的水面景象,水的清澈与桃花的生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生机。接着,诗人以“催归不待临岐语”表达了对归家的期待与迫切心情,仿佛在告诉读者,离别的话语不需要多说,心中已有千言万语。最后一句“昨夜子规啼到明”,杜鹃的啼鸣不仅是自然界的声音,更是人们心底思乡情怀的共鸣。整首诗用清新自然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及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百六十滩水清:诗人以“水清”作为开篇,强调自然的清澈明亮,暗示内心的纯净。
- 桃花春涨近来生:桃花的生长与水位的关系,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充满生机。
- 催归不待临岐语:表达了对归家的渴望,体现出离别前的情感。
- 昨夜子规啼到明:杜鹃的啼鸣声增强了思乡的情绪,暗示了夜晚的孤独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桃花与春天的生长相联系,生动形象。
- 拟人:赋予自然界以情感,使得杜鹃的啼鸣声更加动人。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较强的对仗工整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该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的赞美与对归家的期待,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水清:象征纯净与清新,代表着诗人内心的宁静。
- 桃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展现出生命的绽放。
- 杜鹃啼声:传递思乡情感,令人产生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桃花春涨”主要指什么?
A. 桃花的凋谢
B. 桃花的生长
C. 桃花的颜色
答案: B -
“昨夜子规啼到明”中的“子规”指的是什么鸟?
A. 燕子
B. 燕鸥
C. 杜鹃
答案: C -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秋天的怀念
B. 对春天的赞美和思乡情
C. 对冬天的恐惧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对比汪广洋的《竹枝词三首 其三》和孟浩然的《春晓》,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情的思考,但汪广洋更侧重于人对自然的感受,而孟浩然则在描绘中融入了更多的个人情感与哲思,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作品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