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阁丹青起,中天紫翠分。
窗当太白雪,门俯九疑云。
伐木山人去,吹箫帝子闻。
尘中归未得,春思转纷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座高楼的美丽景象。楼阁顶上绘制的丹青色彩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直刺蓝天,窗外的雪景如同太白山的雪一样洁白,门前俯瞰着九疑山的云雾。伐木的山人已经离去,悠扬的箫声仍在空中回荡,似乎是帝子在吹奏。身处尘世却未能归去,春天的思绪在心中纷纷扰扰。
注释:
- 丹青:指绘画,特别是色彩鲜艳的画作。
- 太白雪:太白山的雪,形容洁白如雪,非常美丽。
- 九疑云:九疑山的云雾,山高云低,形成了一种空灵的景象。
- 伐木山人:指山中伐木的人,象征自然生活的简单与宁静。
- 吹箫帝子:传说中的帝子指的是古代的乐人,代表着高雅的音乐和文化。
- 尘中归未得:形容身在尘世,却无法归隐山林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虞集(1280-1348),元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字允文,号子晦,江苏常州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雪岩楼观》创作于元代,那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常以山水为寄托,向往隐逸生活。诗人通过描绘雪岩楼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归隐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雪岩楼观》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人世纷扰的淡然。开篇以“高阁丹青起”引入,描绘出楼阁的壮丽和色彩的斑斓,立即吸引读者的视线。接着“窗当太白雪,门俯九疑云”两句,将视野从楼阁的内部延展到外部的自然景观,形成一种高远的空间感。诗中提到的“伐木山人去,吹箫帝子闻”,不仅传递出一种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也暗示着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化艺术的追求。
最后两句“尘中归未得,春思转纷纷”,则是情感的升华,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尘世,却难以实现归隐的理想,内心的春思如潮水般涌动,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无奈。这首诗不仅是对山水风光的赞美,更蕴含了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阁丹青起:描绘高楼的壮丽,突出其艺术气息。
- 中天紫翠分:天空的色彩与楼阁相呼应,展现出一种和谐美感。
- 窗当太白雪:窗外的雪景,给人一种清新、明亮的感觉。
- 门俯九疑云:门前的云雾,增添了神秘和空灵感。
- 伐木山人去:寓意自然生活的单纯与宁静。
- 吹箫帝子闻:音乐的悠扬,象征文化的高雅与艺术的追求。
- 尘中归未得:反映了归隐的无奈与世俗生活的束缚。
- 春思转纷纷:内心的思绪不断涌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窗当太白雪,门俯九疑云”展现了工整的对仗之美。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联结,形成深刻的意象。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思想在于表现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对人世纷扰的超脱,表达了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深沉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阁:象征着人们追求的高远理想。
- 太白雪:代表着纯洁与美好。
- 九疑云:寓意着神秘与悠远。
- 伐木山人:象征着自然与简单的生活。
- 吹箫帝子:代表着高雅文化与艺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哪个山的雪景?
- A. 泰山
- B. 太白山
- C. 嵩山
- D. 黄山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伐木山人去”表达了对什么样生活的向往?
(答案:自然生活) -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生活的完全满足。
(答案:错误)
答案:
- B
- 自然生活
- 错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虞集的《雪岩楼观》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虞集更富有艺术气息,而王维则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展现了不同的诗人风格及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