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
时间: 2025-01-04 08:45: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香子
妄认苦蕴。汩碍胸中。逐缘生分别匆匆。
好将万境,同摄心宫。泯迷踪,知诸相,体皆空。
照见空宗。有用真空。显心法动作明空。
昆仑顶上,趯弄虚空。这空空,无可触,遍含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主要表达了对内心烦恼的误认,认为自己被痛苦所困扰。身心受到种种外缘的干扰,匆匆忙忙地追逐纷繁复杂的事物。诗人理想中应将万物都纳入心中,最终达到一种迷失踪迹、对所有事物本质的觉知。若能透彻理解一切皆为空的道理,便可照见空灵的真理。通过这种空的理解,心灵的法则便会显现出明亮的空。当我站在昆仑山的顶峰,玩弄虚空,发现这虚空是无处不在的,无法触碰,却又无处不融。
注释
- 妄认:错误地认定。
- 苦蕴:内心的苦恼与烦恼。
- 汩碍:受到阻碍,心中感到压抑。
- 逐缘:追逐外在的因缘。
- 泯迷踪:消除迷惘,找到方向。
- 诸相:各种事物的表象。
- 空宗:空的道理或教义。
- 真空:真实的空,指内心的宁静。
- 显心法:显现出内心的法则。
- 昆仑顶:象征着高远的境界。
- 趯弄:玩弄、把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志渊是元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元朝,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其诗歌风格多以禅宗哲理为主,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他的作品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具有很强的修辞特色。
创作背景
《行香子》写作于元代社会动乱的背景下,作者通过对空灵哲理的探索,反映了对内心世界的困惑与追寻,体现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行香子》通过对“空”的深入探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哲学思考与情感体验。开头几句提到“妄认苦蕴”和“汩碍胸中”,直接点出了人们常常对痛苦的误解,认为外在的苦恼是内心真正的负担。接下来,诗人通过“逐缘生分别匆匆”,反映了现代人追逐名利、纷繁复杂的生活状态,仿佛在不断地追求,却始终未能获得内心的宁静。
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提出了“好将万境,同摄心宫”的理想,呼唤人们能够将外在的纷扰纳入内心,以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最终,诗人通过“泯迷踪,知诸相,体皆空”来引导读者领悟到一切事物的虚幻与空无,强调了禅宗的核心思想——“空”。
整首词通过“照见空宗”和“显心法动作明空”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内心真空的追求,以及在高峰之上对虚空的把玩,象征着对生命本质的觉悟。诗中那种“无可触,遍含融”的空灵感,令人深思,也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妄认苦蕴:指人们错误地认定内心的痛苦。
- 汩碍胸中:痛苦在内心深处阻碍着清晰的思维。
- 逐缘生分别匆匆:因外缘而生出分别心,匆忙追逐。
- 好将万境,同摄心宫:应将万物纳入心中,以达到和谐。
- 泯迷踪,知诸相,体皆空:消失迷惘,领悟一切事物的空性。
- 照见空宗。有用真空:透彻空的道理,真实的空是有用的。
- 显心法动作明空:内心的法则在空中显现。
- 昆仑顶上,趯弄虚空:在高峰上把玩虚空,象征心灵的自由。
- 这空空,无可触,遍含融:这种空是无形的,然而又融入一切。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中烦恼比作“苦蕴”,形象地表达了痛苦的沉重。
- 对仗:诸如“泯迷踪”与“知诸相”,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排比:多次使用“空”字,形成一种回环的结构,强调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空灵的理解,达到内心的宁静。诗人通过对外在事物的超越,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领悟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空:象征着无形无相的真理,内心的宁静。
- 昆仑:象征高远的境界,追求超然的境地。
- 虚空:代表着无限与自由,内心的宽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苦蕴”指的是什么? A. 外在事物
B. 内心的痛苦
C. 自然景象
D. 亲情 -
诗人希望将万境同摄心宫,达到什么样的境界? A. 忙碌
B. 和谐
C. 忘我
D. 追求名利 -
诗中“空”象征的是什么? A. 实际存在
B. 内心的宁静
C. 物质财富
D. 外在纷扰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刘志渊的《行香子》更加注重内心的哲学思考和对空的理解,而白居易则更注重人间情感的流露和对自然的赞美。两者在主题和风格上均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哲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