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妙道勤求》
时间: 2025-01-04 08:32: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妙道勤求。乐以忘忧。要蜗名蝇利心休。六空罢对,一气专柔。火无亏,水无缺,契添抽。百脉通流。四海周游。渐丹凝清净光浮。虚无妙体,难碍难留。应无方,明物物,显头头。
白话文翻译:
追求微妙的道理,勤奋不懈。乐在其中,忘却忧愁。要放下对名利的执着,心中宁静。六道空灵,心气柔和。火无缺损,水无短缺,契合自然的规律。百脉畅通,四海游遍。渐渐地,丹田凝聚,清净的光辉浮现。虚无的妙体,难以阻碍,也难以留住。应无所拘,明了事物的本质,显现每一件事物的真相。
注释:
- 妙道:指微妙的道理或哲学。
- 蜗名蝇利:比喻对名声和利益的执着与追求。
- 六空:道教用语,意指一切事物的本源状态。
- 契添抽:契合自然的规律并引发抽象的感受。
- 丹凝:道教术语,指内丹的修炼过程。
- 虚无妙体:形而上的存在和本质,难以捉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志渊,元代诗人,擅长道教哲学的诗歌,作品多涉及自然、道理与内心修炼,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超脱。
创作背景:
此诗在元代形成,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以道教思想为基础,倡导内心的修炼与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诗歌鉴赏:
《行香子·妙道勤求》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道理的追求。诗中表现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反映了道教文化中“无为而治”的思想。开篇即明确了“妙道勤求”的主题,强调通过努力去追求那些微妙的道理,而在这个过程中,乐在其中,忘却世俗的忧愁,展现了心灵的自由与超脱。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蜗名蝇利的放下,传达出对名利的淡泊和追求内心真实的深刻理解。而“六空罢对,一气专柔”则是对心灵状态的描绘,表现了内心的和谐与平衡。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描绘了自然的和谐状态,提到“火无亏,水无缺”,强调了自然界的完美与自足,暗示人应与自然和谐共处。
最后几句,诗人用“虚无妙体”来强调道理的深邃与难以捉摸,指出真理是超越形式与表象的,要求人们超越物质的束缚,认清事物的本质。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追求,也是对社会价值观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哲学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妙道勤求:开篇点明主题,强调追求道理的重要性。
- 乐以忘忧:通过乐趣来忘记烦恼,传达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 要蜗名蝇利心休:提倡放下对名利的执念,心灵才能得到宁静。
- 六空罢对,一气专柔:指向一种内心的空灵与和谐状态。
- 火无亏,水无缺:自然界的完美状态,象征内心的完整。
- 百脉通流,四海周游:描绘心灵自由流畅,遍游四方。
- 渐丹凝清净光浮:表明修炼成果的显现。
- 虚无妙体,难碍难留:指向道理的深邃与超越。
- 应无方,明物物,显头头:强调对事物本质的认知与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蜗名蝇利”形象比喻名利的微小与渺小。
- 对仗:如“火无亏,水无缺”,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排比:多次使用“无”字,展现一种空灵的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对微妙道理的探求,强调人应超越世俗的名利,回归自然与本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妙道:象征智慧与哲学。
- 乐:代表内心的快乐与宁静。
- 蜗名蝇利:代表世俗的名利与欲望。
- 六空:象征一种超然的哲学境界。
- 虚无:象征一种超越形式的存在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行香子·妙道勤求》的主题是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追求内心的宁静
- C. 追求权力
-
诗中提到的“蜗名蝇利”指的是什么?
- A. 追求真理
- B. 对名利的执念
- C. 自然的和谐
-
诗人主张怎样的生活态度?
- A. 忙于追求物质
- B. 放下名利,回归内心
- C. 追求权力与地位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将《行香子·妙道勤求》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
- 主题:李白强调享受生活的豪放,而刘志渊更倾向于内心的修炼。
- 情感基调:李白表现出对人生的豪情,而刘志渊则体现出宁静与淡泊。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集》
- 《道教文化与诗歌》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