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贺圣朝
白露点,晓星明灭,秋风落叶。
故址颓垣,冷烟衰草,前朝宫阙长安道上行客,
依旧利深名切。改变容颜,消磨今古,陇头残月。
白话文翻译:
在白露时节,晨星忽明忽灭,秋风吹落了树叶。
昔日的故地已成颓垣残壁,冷烟缭绕,衰草萋萋;
在长安道上,昔日的宫阙依旧屹立,行人依旧在此往来,
不过是名利深重,消逝了容颜,今古交替,
在陇头只剩下残月。
注释:
- 白露: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天气逐渐转凉,露水增多。
- 晓星:指清晨的星星,象征清晨的宁静与朦胧。
- 故址:指旧时的地方,暗示历史的沧桑。
- 颓垣:形容破败的墙垣,暗示衰败与遗忘。
- 冷烟:指冷清的烟雾,传达一种苍凉的气氛。
- 衰草:枯萎的草,象征着衰退与无情的时间。
- 长安道:长安是古都,代表着繁华与历史的积淀。
- 依旧:依然,表明事物的延续性。
- 利深名切:形容名利的深重与剖析,隐含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 改变容颜:时间的流逝使人面貌改变。
- 消磨今古:时间的流逝使得过去与现在模糊不清。
- 陇头残月:远处的月亮,营造出孤独和寂寞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贺圣朝》的具体作者不详,属于唐代作品。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昌盛的时期,许多诗人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色为主,作品常常富有哲理和历史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一个秋天的清晨,诗人通过对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无常的感慨,反映了唐代士人的忧虑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历史的沧桑。开篇的“白露点,晓星明灭”,仿佛将我们带入一个清晨的幻境,晨星的闪烁象征着时光的流逝。接着,秋风吹落的树叶,映射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故址的颓垣与冷烟衰草,既表现出旧日繁华的消逝,也暗含了对历史的追溯与思索。
诗中“前朝宫阙长安道上行客”一景,唤起了人们对历史的回忆,行客的往来似乎在述说着人世间的兴衰与变迁。随着“依旧利深名切”的出现,诗人表达了对名利的深刻反思,名利的沉重让人感到疲惫,仿佛在消磨着人的容颜与心灵。
最后的“陇头残月”,则在诗篇的尾声留下了孤独与淡淡的哀伤。残月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思索与对往昔的追念。这首诗不仅是对秋季景色的描写,更是对生命、时间和历史的一种深邃思考,令人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白露点,晓星明灭:描绘了秋天的早晨,白露时节的清新与星光的变幻,开启了全诗的意境。
- 秋风落叶:秋天的风吹落了树叶,象征着季节的变换与生命的无常。
- 故址颓垣:旧地的破败与遗忘,表现出历史的沧桑。
- 冷烟衰草:冷清的烟雾与枯萎的草,营造出寂寥的气氛。
- 前朝宫阙长安道上行客:引入历史的深度,行客的往来让人联想到繁华的过去。
- 依旧利深名切:对名利的深刻反思,指出名利对人的消磨。
- 改变容颜,消磨今古:时间改变了人的面貌,模糊了历史的界限。
- 陇头残月:结尾的孤独意象,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思索和寂寞。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冷烟”、“衰草”等意象,隐喻历史的衰败与人事的无常。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增强了作品的情感表达。
-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时间的流逝、历史的变迁以及名利的深重展开,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历史感。
意象分析:
- 白露:象征秋天的到来与生命的变化。
- 晓星:代表希望与迷惘,暗示时间的流转。
- 颓垣:代表历史的遗迹与人事的消逝。
- 冷烟: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
- 衰草:象征生命的无常与衰败。
- 长安道:传达出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
- 残月:象征孤独与对过去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露”指的是哪个季节的开始?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故址颓垣”中的“颓垣”最能体现什么意象?
- A. 繁华
- B. 破败
- C. 自然
- D. 战争
-
本诗表达了对什么的深刻反思?
- A. 自然
- B. 名利
- C. 友情
- D. 爱情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秋兴八首》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虽然两首诗都有秋天的意象,但王维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而《贺圣朝》则更侧重于历史的沉重与人事的无常。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