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街锣鼓喧清昼。任狂歌狂走。乔装艳服太妖淫,尽京都游手。插秧种稻,何曾能够,古遗风不守。可怜浪费好时光,负良田千亩。
白话文翻译:
街头上锣鼓声喧闹,白天热闹非凡。任凭人们高歌狂舞,打扮得花里胡哨,尽是在京都里游荡。插秧种稻,哪里还有时间呢?古老的风俗已不再遵守。可怜的是,浪费了这大好时光,耽搁了千亩良田的耕作。
注释:
- 满街锣鼓:形容街道上热闹的景象,锣鼓声此起彼伏。
- 狂歌狂走:形容人们放纵地歌唱和跳舞,表现出一种无忧无虑的状态。
- 乔装艳服:形容人们打扮得花哨妖艳,伪装成不同的角色。
- 古遗风不守:古老的风俗已经不被遵循,表现对传统的失落感。
- 可怜浪费好时光:感叹人们对美好时光的浪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太清(约1660-约1730),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和对社会变迁的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时期,人们逐渐迷失在热闹的节日庆典和繁华的生活中,忽视了传统的农耕文化和生活的本质。诗人通过描绘热闹的场面,表达对人们对传统价值的忽视和对农村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贺圣朝·秧歌》通过描绘一种喧闹的节日场景,反映了清代社会在过度追求娱乐和享乐的过程中,逐渐遗忘了传统的农耕生活。诗的开头便用“满街锣鼓喧清昼”营造出一种生动热烈的氛围,紧接着“任狂歌狂走”进一步表现出人们在这种氛围中无所顾忌的狂欢。诗人通过“乔装艳服太妖淫”揭示了这一现象的表面繁华其实是肤浅的,掩盖了内心的空虚。
而后半部分则转向对传统的思考,“插秧种稻,何曾能够”将人们的现实和理想进行对比,表达出对农耕生活的怀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惋惜。结尾的“可怜浪费好时光,负良田千亩”更是直白地抒发了对人们失去耕作机会的惋惜,既是对社会变迁的批判,也是一种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呼唤。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和音韵的技巧,使得诗句朗朗上口,同时又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出诗人对时代和个人的反思,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满街锣鼓喧清昼:描绘出热闹的场景,表现出节日的欢庆氛围。
- 任狂歌狂走:人们在这种氛围中放纵自己,表现出一种无所顾忌的生活态度。
- 乔装艳服太妖淫:通过打扮成妖艳的形象,表达出表面的繁华和内心的空虚。
- 插秧种稻,何曾能够:对比热闹的节日与农耕生活,表现出对传统的怀念。
- 古遗风不守:强调人们对于传统风俗的遗忘。
- 可怜浪费好时光:感叹人们对美好时光的虚度。
- 负良田千亩:对未能耕作的惋惜,暗示社会的失衡。
-
修辞手法:
- 对仗:例如“满街锣鼓”“任狂歌”,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用“狂歌狂走”来比喻人们的放纵。
- 夸张:如“千亩良田”强调了时间的宝贵和耕作的价值。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热闹的节日场景,反映出对传统农耕文化的遗忘与对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批判,传达出对时间的珍惜和对传统的呼唤。
意象分析:
- 锣鼓:象征着热闹的节日和人们的放纵。
- 艳服:代表着表面的繁华与肤浅。
- 良田:象征着传统的农耕文化与生活的本质。
- 时光:强调了时间的珍贵与不可逆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满街锣鼓”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宁静的氛围
- B. 热闹的场景
- C. 农田的丰收
-
诗人对“古遗风不守”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赞同
- B. 反对
- C. 中立
-
“可怜浪费好时光”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惋惜?
- A. 对金钱的浪费
- B. 对时间的虚度
- C. 对食物的浪费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顾太清的《贺圣朝·秧歌》与杜甫的《春望》均表现出对时代变迁的反思,但顾太清更侧重于对传统农耕文化的怀念,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忧虑。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顾太清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