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老人》

时间: 2025-01-04 09:14:17

日观东峰幽客住,竹巾藤带亦逢迎。

暗修黄箓无人见,

深种胡麻共犬行。

洞里仙家常独往,壶中灵药自为名。

春泉四面绕茅屋,日日唯闻杵臼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太白老人
作者:张籍 〔唐代〕

日观东峰幽客住,
竹巾藤带亦逢迎。
暗修黄箓无人见,
深种胡麻共犬行。
洞里仙家常独往,
壶中灵药自为名。
春泉四面绕茅屋,
日日唯闻杵臼声。

白话文翻译

在东峰的日观山上,住着一位隐逸的客人,
他用竹巾和藤带来迎接我。
他暗中修炼黄箓法门,却无人知晓,
深种的胡麻与犬儿一同嬉戏。
洞中的仙家常常独自前往,
壶中的灵药自成名声。
春泉环绕着茅屋,
每天只听得杵臼的声音。

注释

  • 日观:指日出时观赏的地方,象征清晨的宁静和美丽。
  • 东峰:指东边的山峰,隐喻隐士所居的幽静之地。
  • 竹巾藤带:用竹子编织的巾和藤制的带子,表现自然生活的简朴。
  • 黄箓:道教的一种修炼法门,象征隐士的道教修行。
  • 胡麻:指一种植物,象征生活的富足。
  • 仙家:指道家修行者,隐喻追求长生不老的人。
  • 灵药:指有灵性的药物,多与道教相关,象征长生的希望。
  • 杵臼声:指打米的声音,表现农村的生活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籍,字诗美,号阮亭,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闻名。他的诗歌多描绘隐士生活,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道教思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隐士的生活,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喧嚣的超脱。

诗歌鉴赏

《太白老人》是一首描绘隐士生活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的向往。诗中的日观东峰、竹巾藤带都渗透着一种清幽的气息,体现了隐士的生活状态。诗人在此处通过写景入诗,传达出一种对简朴生活的热爱。暗修黄箓,无人见,既表达了隐士对修行的执着,也映衬出他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深种胡麻共犬行,既象征着隐士的自给自足,也显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境。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壶中的灵药自为名,暗示了隐士对长生不老的追求。春泉环绕的茅屋,是一种理想的生活场景,杵臼声则是生活的真实写照,让人感受到一种安宁与踏实。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氛围,表达了对自由与自然的渴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日观东峰幽客住:描绘东峰的隐士,表现出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
    • 竹巾藤带亦逢迎:隐士的生活用品,显示其自然、简朴的生活态度。
    • 暗修黄箓无人见:强调隐士的修行过程和其隐秘性,反映对世俗的超脱。
    • 深种胡麻共犬行:隐士与自然和谐共处,表现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 洞里仙家常独往:描写隐士的孤独与自由。
    • 壶中灵药自为名:象征着道教修行的成功与成就。
    • 春泉四面绕茅屋:描绘理想的自然环境,营造和谐的氛围。
    • 日日唯闻杵臼声:生活的真实写照,增加了诗的生活气息。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日观东峰”和“竹巾藤带”,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使用了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构建出理想境界。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同时也反映了对道教思想的赞美。

意象分析

  • 日观:象征清晨的希望与新生。
  • 东峰:隐士的栖息地,表现出一种远离尘嚣的理想状态。
  • 胡麻:象征生活的富足与自给自足。
  • 灵药:长生不老的象征,体现了道教的思想。
  • 杵臼声:表现农村生活的真实,带来生活的温暖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隐士住在哪里? A. 南山
    B. 东峰
    C. 西山

  2. 诗中提到的灵药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长生不老
    C. 力量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隐居生活
    C. 战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张籍的《太白老人》与王维的《鹿柴》,前者更侧重隐士生活的宁静与自足,后者则通过自然景物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情怀。两首诗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经与古代诗词》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学习,希望能够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太白老人》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