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北平沼》
时间: 2025-01-03 10:22: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桐柏真人曾此居,焚香厓下诵灵书。
朝回时宴三山客,涧尽闲飞五色鱼。
天柱一峰凝碧玉,神灯千点散红蕖。
宝芝常在知谁得,好驾金蟾入太虚。
白话文翻译:
桐柏的真人曾在这里居住,
在香炉岩下诵读灵妙的经典书籍。
早晨回来的时候,款待三山的客人,
涧水尽头悠闲地飞翔着五色的鱼。
天柱山有一峰凝聚如碧玉,
神灯点点散落如红色的莲花。
宝芝常常在,不知谁能获得,
愿驾着金蟾飞入广阔的天空。
注释:
- 桐柏真人:指道教的高人,象征着高洁和超凡的境界。
- 焚香厓:在香炉岩下,焚香指的是道教的祭祀和修行方式。
- 三山客:指的是道教中的神仙或修行者,三山是道教的圣地。
- 涧尽:指溪流的尽头,涧水流尽之处。
- 五色鱼:象征美好、祥和的意象,可能代表着灵性或好运。
- 天柱一峰:指天柱山的某一高峰,象征着巍峨的自然之美。
- 神灯:比喻着点亮的灯火,象征着希望与灵性。
- 宝芝:指的是传说中的灵芝,象征长生不老的药物。
- 金蟾:指的是一种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好运与财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光庭,字梦窗,号惕庵,唐代诗人,兼擅道教和文学,生于公元850年,卒于公元933年,他的诗作多描写道教文化和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杜光庭隐居北平沼时,诗中描绘了道教的修行生活和自然景观,反映了诗人对道教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歌鉴赏:
《题北平沼》这首诗通过描绘道教名士桐柏真人的修行生活,展现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的热爱。诗的开头以“桐柏真人曾此居”引入,瞬间勾勒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焚香厓下诵灵书”,描绘出真人在宁静的环境中修行的情景,给人以心灵的宁静与遐想。
诗中“朝回时宴三山客”一句,显示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欢愉时光,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涧尽闲飞五色鱼”则将自然与人文结合,表达了对自然美好景象的赞叹,五色鱼的意象渗透出诗人对自由与灵动的向往。
后半部分,“天柱一峰凝碧玉,神灯千点散红蕖”通过凝练的语言,描绘出高山与灯火交相辉映的美丽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并暗示了诗人心中理想的境界。最后两句“宝芝常在知谁得,好驾金蟾入太虚”则表达了对长生不老药的渴望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令人向往。
整首诗意境高远,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和道教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灵性与理想生活的愿望,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桐柏真人曾此居:引入桐柏真人,暗示其高洁的道德和精神生活。
- 焚香厓下诵灵书:描写道士在静谧环境中修行的状态,焚香与诵经是道教修行的常见仪式。
- 朝回时宴三山客:表现诗人与道友的欢聚,强调道教文化中的友谊与交流。
- 涧尽闲飞五色鱼:描绘自然美景,五色鱼象征灵动与生机,传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天柱一峰凝碧玉:天柱山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壮丽,碧玉象征着纯净与美好。
- 神灯千点散红蕖:灯火与莲花相映成趣,象征着希望与美好,营造出一种浪漫的氛围。
- 宝芝常在知谁得:暗示灵芝的稀有,表达对不老之药的渴望。
- 好驾金蟾入太虚:愿乘金蟾,象征追求自由和超脱的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柱一峰凝碧玉”,将山峰比作碧玉,突出其美丽。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加了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意象(如五色鱼、红蕖)来表现内心的情感与理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道教文化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修行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渗透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桐柏真人:道教的象征,体现高洁的理想。
- 五色鱼:象征灵动与美好,传达对自然的热爱。
- 碧玉:象征纯净和美,表现自然的壮丽。
- 神灯:象征希望与灵性,营造出浪漫氛围。
- 金蟾:象征好运与自由,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桐柏真人在诗中象征什么? A. 人间的财富
B. 道教的高洁
C. 战争的胜利 -
“五色鱼”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自由与灵动
B. 贫穷与困扰
C. 努力与奋斗 -
诗中提到的“宝芝”代表什么? A. 道教的祭品
B. 长生不老的药物
C. 友谊的象征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白居易,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 《月夜忆舍弟》:杜甫,展现对亲人的思念与自然的交融。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表现对自然景观的感慨,情绪上与《题北平沼》相似,但更为沉重。
- 《静夜思》(李白):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与《题北平沼》的自然描写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