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听词》
时间: 2025-01-04 12:35: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镜听词》
作者:王建 〔唐代〕
重重摩挲嫁时镜,
夫婿远行凭镜听。
回身不遣别人知,
人意丁宁镜神圣。
怀中收拾双锦带,
恐畏街头见惊怪。
嗟嗟下堂阶,
独自灶前来跪拜。
出门愿不闻悲哀,
郎在任郎回未回。
月明地上人过尽,
好语多同皆道来。
卷帷上床喜不定,
与郎裁衣失翻正。
可中三日得相见,
重绣锦囊磨镜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新嫁妇女在丈夫远行时的思念与不安。她轻轻抚摸着婚礼时的镜子,借助镜子来倾听丈夫的消息。她不愿让旁人知道自己的情感,心中默默祈愿镜子能够传递她的思念。她小心收拾好自己的锦带,生怕在街上被人看到而引起别人的惊讶。她在堂前叹息,独自跪拜在灶前。出门时她希望不再听到悲伤的消息,丈夫是否归来仍然未知。月光下,街上行人匆匆而过,大家都在传递着好消息。她拉开帷幕,心中充满喜悦,却又难以平复,与丈夫裁衣时却不慎翻了正面。三天后她才能与丈夫相见,重绣锦囊时又不禁磨损了镜子。
注释:
- 重重摩挲:反复轻抚,表达细腻的情感。
- 凭镜听:依靠镜子来倾听消息,体现了对丈夫的思念。
- 丁宁:指心意安宁,表示对镜子寄予厚望。
- 见惊怪:担心别人对自己婚姻状态的议论。
- 嗟嗟:叹息,表示忧愁与无奈。
- 出门愿不闻悲哀:希望不听到不好的消息,表现出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唐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常常表现出对家庭生活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安定,家庭观念深入人心。诗人通过描写新婚女子的孤独与思念,反映了当时女性在婚姻中面临的心理压力与情感寄托。
诗歌鉴赏:
《镜听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新嫁妇女在丈夫远行时的孤独与思念。诗中“重重摩挲嫁时镜”一句,通过镜子这一象征物,传达了她对婚姻的珍视与对丈夫的牵挂。镜子不仅是一个物品,更是她情感的寄托,象征着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过去的眷恋。整首诗以镜子为线索,展现了女性在家庭与社会角色中所承受的情感压力。尤其是“出门愿不闻悲哀”一句,表达了她对生活美好的渴望与对未知未来的恐惧。诗中反复提到的“独自”与“无人知”,更加强调了她内心的孤独感与脆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重重摩挲嫁时镜:细腻地抚摸着婚礼时的镜子,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 夫婿远行凭镜听:从镜子中寄托对丈夫的思念,希望能听到他的消息。
- 回身不遣别人知:不想让他人察觉自己的情感。
- 人意丁宁镜神圣:对镜子的情感寄托,希望它能传递自己的思念。
- 怀中收拾双锦带:准备好自己的装扮,体现出对丈夫的期待。
- 恐畏街头见惊怪:担心被外界议论,表现出对他人看法的敏感。
- 嗟嗟下堂阶:在门前叹息,显示出她的忧愁与无奈。
- 独自灶前来跪拜:在灶前跪拜,体现出对家庭的责任感。
- 出门愿不闻悲哀:希望在出门时不听到不幸的消息。
- 郎在任郎回未回:对丈夫归期的未知充满忧虑。
- 月明地上人过尽:月光下,行人匆匆,体现出孤独。
- 好语多同皆道来:传来好消息,暗示希望。
- 卷帷上床喜不定:拉开帷幕,心中喜悦却又不安。
- 与郎裁衣失翻正:裁衣时失误,象征着婚姻中的小波折。
- 可中三日得相见:期待三天后与丈夫相见。
- 重绣锦囊磨镜面:重绣时磨损了镜子,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不断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镜子不仅是物品,更是情感的寄托。
- 拟人:把镜子赋予情感与灵性,表达对它的依赖。
- 对仗: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核心思想在于女性在婚姻生活中对爱情的渴望与对婚姻责任的思考。在丈夫远行的背景下,体现了女性的孤独与对未来的期盼,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女性的限制与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镜子:象征着女性的婚姻、情感寄托和自我反思。
- 锦带:象征着美好与幸福。
- 月光: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镜子”象征着什么? A. 美丽
B. 责任
C. 情感寄托
D. 财富 -
诗人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对比
B. 拟人
C. 排比
D. 夸张 -
诗中“出门愿不闻悲哀”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生活的绝望
C. 对他人的关心
D. 对金钱的追求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
- 《相见欢》李煜: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忧愁。
诗词对比:
- 王建的《镜听词》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首诗都体现了女性对爱情的深切思念,但《镜听词》更强调家庭与责任,而《如梦令》则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王建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