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眼儿媚 野径闲亭
作者: 朱帆 〔近代〕
翼然临水筑闲亭,
依旧酿泉清。
半弯山径,一川幽草,
几缕蝉声。
风流太守今何在,
宿酒可曾醒。
踏花归去,红巾翠袖,
兀自多情。
白话文翻译:
在水边搭建的闲亭依然如故,泉水清澈透亮。
半弯的山间小径,一片幽静的草地,几声蝉鸣轻轻传来。
那位风流的太守如今身在何处,宿醉是否已醒?
踏着花瓣归去,红色的头巾和翠绿的袖子,依旧充满情意。
注释:
- 翼然:形容鸟类展翅的样子,这里形容亭子临水而立的姿态。
- 酿泉:指泉水清澈且甘甜,像酿造的美酒。
- 半弯山径:指小路的形状,半弯,暗示风景的柔美。
- 风流太守:暗指某位风流倜傥的官员,可能指历史上的某位著名人物。
- 宿酒可曾醒:问太守是否已经从醉酒状态中醒来。
- 红巾翠袖:形容女子的装扮,代表美丽与多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帆,近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风格多变,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描绘出宁静与美丽的画面。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一个闲适的午后,诗人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自然的幽静与美好。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回忆起一位风流的太守,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眼儿媚 野径闲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整体结构流畅,意境清新,字句之间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开头两句描绘闲亭的静谧与清泉,给人一种恬淡的感觉,接着通过描绘山径、幽草和蝉声,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自然氛围。
在诗中,风流的太守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意象,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风华与逝去。诗人提出的“宿酒可曾醒”,既是对太守的关心,也是对过往时光的感慨。最后几句则通过描绘女子的红巾翠袖,传达了诗人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人物的深情回忆,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翼然临水筑闲亭:通过“翼然”形容亭子如同鸟儿的姿态,营造出一种轻盈的美感。
- 依旧酿泉清:强调泉水的清澈,暗示永恒的美好。
- 半弯山径,一川幽草,几缕蝉声:组合展现出一幅静谧的自然画面,意境深远。
- 风流太守今何在:引入人物,激发对往昔的思考。
- 宿酒可曾醒:质疑与思考,使情感更为深刻。
- 踏花归去,红巾翠袖,兀自多情:结尾通过女子的装扮,展现对爱情与美好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翼然”比喻亭子的姿态,生动形象。
- 拟人:通过“宿酒”赋予酒以情感,增加诗的深度。
- 对仗:如“红巾翠袖”,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抒发了对风流人物的思考与对爱情的向往,体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闲亭:象征宁静与恬淡的生活状态。
- 泉水:代表清澈与纯净,暗含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太守:象征风流与才华,反映社会的理想人物形象。
- 红巾翠袖:象征女性的美丽与多情,寄托对爱情的憧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风流太守”指的是: A. 一位历史人物
B. 诗人的朋友
C. 诗人自己 -
“翼然临水”中的“翼然”主要形容: A. 水的清澈
B. 亭子的姿态
C. 山的形状 -
诗歌的主题主要是: A. 对自然的描写
B. 对过往的怀念
C. 对爱情的追求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朱帆的《眼儿媚 野径闲亭》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绘与自然景观的结合,李白则多以豪放的气势与奔放的情感著称。两首诗在主题上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表现手法与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近现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