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日观竞渡》
时间: 2025-01-04 10:09: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午日观竞渡 边贡 〔明代〕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白话文翻译:
大家一起惊异地看着一群龙在水中游动,却不知那其实是装饰着木兰的船。 云彩般的旗帜在空中猎猎作响,雷鸣般的鼓声在碧绿的水面上回荡。 屈原的冤魂自古以来就存在,楚地的风俗至今仍然保留。 在江边的亭子里,闲暇的日子可以举行盛大的聚会,醉酒中吟诵《离骚》却无法解愁。
注释:
字词注释:
- 共骇:大家一起惊异。
- 木兰舟:用木兰树制作的船,这里指装饰华丽的船。
- 云旗:形容旗帜如云彩般飘扬。
- 猎猎:形容旗帜飘动的声音。
- 青汉:指天空。
- 雷鼓:形容鼓声如雷。
- 嘈嘈:形容声音喧闹。
- 殷:震动。
- 屈子:指屈原。
- 终古:自古以来。
- 楚乡: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屈原的故乡。
- 遗俗:流传下来的风俗。
- 江亭:江边的亭子。
- 暇日:闲暇的日子。
- 高会:盛大的聚会。
- 醉讽:醉酒中吟诵。
-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典故解析:
- 屈子冤魂:指屈原的冤屈和悲剧,他在《离骚》中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和被贬的悲愤。
- 楚乡遗俗:指楚地保留的一些古老风俗,如端午节赛龙舟等,这些风俗与屈原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边贡(1476-1532),字廷实,号华泉,明代文学家,山东济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是他在端午节观看龙舟竞渡时所作,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和对楚地风俗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端午节,诗人观看龙舟竞渡时,想起了屈原的悲剧和楚地的风俗,感慨万千,遂作此诗以抒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节日的盛况和热闹气氛。诗中“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一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旗帜和鼓声的壮观,给人以强烈的视听感受。同时,诗人通过对屈原的怀念,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对传统风俗的珍视。结尾的“醉讽离骚不解愁”则透露出诗人对屈原悲剧的同情和对现实的不满,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诗人以群龙比喻龙舟,形容龙舟竞渡的壮观场面,同时揭示了龙舟的华丽装饰。
-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通过“云旗”和“雷鼓”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节日的热闹气氛和鼓声的震撼。
-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和对楚地风俗的赞美,强调了屈原的影响和楚地风俗的传承。
-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诗人表达了自己在节日中的闲适和对屈原的同情,以及对现实的不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旗”比喻旗帜的飘扬,“雷鼓”比喻鼓声的震撼。
- 夸张:如“猎猎翻青汉”和“嘈嘈殷碧流”,夸张了旗帜和鼓声的壮观。
- 对仗:如“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形成了鲜明的对仗效果。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端午节龙舟竞渡的描绘,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和对楚地风俗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历史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群龙:比喻龙舟,象征着节日的盛况和热闹气氛。
- 云旗:比喻旗帜的飘扬,象征着节日的喜庆和壮观。
- 雷鼓:比喻鼓声的震撼,象征着节日的喧闹和热烈。
- 屈子冤魂:象征着屈原的悲剧和历史的影响。
- 楚乡遗俗:象征着楚地的文化和传统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云旗猎猎翻青汉”中的“云旗”比喻的是什么? A. 旗帜 B. 云彩 C. 龙舟 D. 鼓声
- 诗中“屈子冤魂终古在”中的“屈子”指的是谁? A. 屈原 B. 屈平 C. 屈复 D. 屈大均
- 诗中“醉讽离骚不解愁”中的“离骚”是屈原的哪部作品? A. 《九歌》 B. 《天问》 C. 《离骚》 D. 《九章》
答案: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屈原的《离骚》:表达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和被贬的悲愤。
- 杜甫的《端午日赐衣》:描写端午节的习俗和诗人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边贡的《午日观竞渡》与杜甫的《端午日赐衣》:两首诗都描写了端午节的习俗,但边贡的诗更注重对屈原的怀念和对楚地风俗的赞美,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楚辞》:收录了屈原等楚地诗人的作品,是研究楚文化和屈原的重要资料。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明代诗人的作品,可以了解明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