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虞山别诸亲友兼示儿子》

时间: 2024-12-29 19:21:57

片帆千里破霜行,亲旧分携怅别情。

共以岁寒疑远道,俱将春暖订归盟。

梅开江上三冬白,雁度虞山一画青。

孺子不须啼满颊,归依灯火听鸡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发虞山别诸亲友兼示儿子
作者:王济元〔明代〕

片帆千里破霜行,
亲旧分携怅别情。
共以岁寒疑远道,
俱将春暖订归盟。
梅开江上三冬白,
雁度虞山一画青。
孺子不须啼满颊,
归依灯火听鸡声。

白话文翻译

清晨,船只在千里冰霜的水面上行驶,亲朋好友分手时,心中满是忧伤。我们都在岁寒之际怀疑远道的旅途,盼望春暖时节重聚。江边梅花在冬天开放,雁群飞越虞山如同一幅画卷。小儿子不必在我面前泪流满面,回到家中,依偎在灯火下听鸡鸣声。

注释

  • 片帆:指一只小船的帆。
  • 千里破霜行:在寒霜覆盖的水面上行驶千里,形容旅途遥远。
  • 怅别情:因分别而感到的惆怅与忧伤。
  • 岁寒:指寒冷的冬季。
  • 梅开江上:指梅花在江边开放,象征着春天的来临。
  • 孺子:指小孩,这里特指作者的儿子。
  • 归依灯火:回家后依偎于灯光下,享受温馨的家庭生活。

典故解析

  • 梅花:古往今来,梅花象征着高洁与坚韧,常在寒冬中绽放,寓意着希望与坚强。
  • 雁度虞山:大雁是迁徙的象征,飞越虞山意指春天的到来与重聚的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济元,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诗词见长,风格多样,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送别之际,表达了对亲友的依依不舍与对未来重聚的期盼,同时也写给他的儿子,寄予深切的爱与期望。

诗歌鉴赏

《早发虞山别诸亲友兼示儿子》是一首富有情感的送别诗,既有对亲友的深情告别,也有对儿子的温暖叮咛。诗的开头,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寒霜覆盖下的旅途,渲染出一种孤独与惆怅的气氛。而“共以岁寒疑远道”,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表现出对友人远行的担忧与思念。接着,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观时,提到“梅开江上三冬白”,通过梅花的绽放,传达出一种希望与期待,象征着春天的回归与团圆的愿景。诗的最后一句对儿子的叮嘱则体现了父爱的细腻与温馨,强调了家庭的温暖与归属感。整体而言,这首诗以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地传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片帆千里破霜行”:描绘了清晨乘船出发的场景,带有一种孤独的旅程感。
    • “亲旧分携怅别情”:表达了与好友分别时的惆怅情感。
    • “共以岁寒疑远道”:在严冬中,大家对远道的旅程充满疑虑。
    • “俱将春暖订归盟”:希望在春暖时节重聚,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
    • “梅开江上三冬白”:描绘冬季梅花在江边绽放的美景,象征希望。
    • “雁度虞山一画青”:大雁飞过虞山的景象,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寓意着春天的来临。
    • “孺子不须啼满颊”:嘱咐儿子不要伤心,表现出父亲的关怀。
    • “归依灯火听鸡声”:回到温暖的家中,享受家庭的温馨与宁静。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梅开江上”与“雁度虞山”,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雁群的飞过赋予了自然以生命,生动形象。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离别”与“重聚”展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眷恋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体现出浓厚的人情味与家庭观。

意象分析

  • 片帆:象征远行与孤独。
  • 梅花:象征希望与坚韧。
  • :象征迁徙与归属。
  • 灯火:象征温暖的家庭和舒适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片帆千里破霜行”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A. 船在冰面上行驶
    B. 船在雨中行驶
    C. 船在阳光下行驶

  2. “梅开江上三冬白”中,梅花象征着什么? A. 寂寞
    B. 希望
    C. 绝望

  3. 作者对儿子说“孺子不须啼满颊”,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伤心
    B. 关心与安慰
    C. 生气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王济元的《早发虞山别诸亲友兼示儿子》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在主题上都涉及离别与思念,但王济元更强调自然景色与家庭温暖,而杜甫则更加直接地表达个体的孤独与忧伤。这种对比展现了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诗词基础知识与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