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军谣》

时间: 2025-01-01 14:22:10

边军苦,边军苦,自恨生身向行伍。

月支几斗仓底粟,一半泥沙不堪煮。

聊将斛卖办科差,颗粒何曾入空釜。

官逋私债还未足,又见散银来籴谷。

揭瓦偿,今年瓦尽兼折屋。

官司积谷为备荒,岂知剜肉先成疮。

近闻防守婺州贼,遍遣丁男行运粮。

老弱伶仃已不保,何况对面拖刀枪。

婉婉娇儿未离母,街头抱鬻供军装。

闾阎哭声日震地,天远无路闻君王。

君不见京师养兵三十万,有手何曾捻弓箭。

太仓有米百不愁,饱饭且趁构栏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边军谣
作者:纪青 〔明代〕

边军苦,边军苦,自恨生身向行伍。
月支几斗仓底粟,一半泥沙不堪煮。
聊将斛卖办科差,颗粒何曾入空釜。
官逋私债还未足,又见散银来籴谷。
揭瓦偿,今年瓦尽兼折屋。
官司积谷为备荒,岂知剜肉先成疮。
近闻防守婺州贼,遍遣丁男行运粮。
老弱伶仃已不保,何况对面拖刀枪。
婉婉娇儿未离母,街头抱鬻供军装。
闾阎哭声日震地,天远无路闻君王。
君不见京师养兵三十万,有手何曾捻弓箭。
太仓有米百不愁,饱饭且趁构栏游。

白话文翻译

边军真是苦啊,边军苦得令人心痛,恨自己生来就要当兵。
月初能支几斗仓里的米,里面有一半都是泥沙,根本无法煮熟。
我只好拿些米去卖,凑些钱来交差,哪曾有过一粒米放进空锅里。
官府拖欠的私债还没还清,又见到散银来买谷。
今年的瓦片都要揭下来偿还,房子也都快塌了。
官府囤积谷物准备荒年,哪知道剜肉割肉才会成疮。
听说防守婺州的贼,已经派遣所有的壮丁去送粮。
老弱无依已无能为力,又怎么能抵挡刀枪的威胁。
可怜的小女孩还没离开母亲,街头却有人在卖军装。
街头巷尾的哭声震动大地,远方听不到君王的召唤。
难道你没看到,京师里养着三十万兵士,有手的却没几个能拉弓箭。
太仓的米虽然很多,但大家还是趁着机会去游玩。

注释

  • 边军:边境的军队,这里指的是保卫国家边疆的士兵。
  • 月支:指每月发放的粮食。
  • 仓底粟:指仓库底层的粮食,通常是质量不好的。
  • 泥沙:指粮食中夹杂的泥沙。
  • :古代粮食的计量单位。
  • 科差:指官府规定的差役或赋税。
  • 揭瓦偿:形容因贫困而不得不拆除房屋来偿还债务。
  • 剜肉成疮:比喻因小失大,最终伤害更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纪青,明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社会现象与士兵生活的艰辛,风格直白而深刻,常常通过描绘底层人民的苦难来抒发对社会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边军谣》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生计困苦的时期。诗中通过边军的艰难处境,反映了当时士兵的苦楚以及对政府的失望。作品意在揭露统治者的无能与民众的苦难,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

诗歌鉴赏

《边军谣》以质朴的语言、真实的情感描绘了边军士兵的苦难生活,展现了士兵的无奈与对生活的绝望。诗的开头两句“边军苦,边军苦”以重复的方式强化了士兵的艰辛,随后的描写通过细节展现了他们的窘迫:粮食稀缺、债务缠身、房屋破败,仿佛将读者带入了那个饥寒交迫的时代。诗中提到的“官逋私债”和“揭瓦偿”不仅体现了士兵经济上的压迫,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

随着诗意的发展,边军的处境愈加悲惨,“老弱伶仃已不保,何况对面拖刀枪”更是将士兵的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些艰难困苦的境遇下,家庭的破裂和孩子的无辜更显得令人心痛。最后几句则引出了对京师的讽刺,暗示了对权贵的控诉与对士兵命运的无奈。整个诗篇情感真挚,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也有对社会现状的强烈批判,展现了纪青对底层人民深切的同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边军苦,边军苦,自恨生身向行伍:开篇直接抒发边军的苦楚,表达了对生为士兵的无奈与哀怨。
  2. 月支几斗仓底粟,一半泥沙不堪煮:描绘了粮食的短缺,甚至质量低劣,反映了士兵的困境。
  3. 聊将斛卖办科差,颗粒何曾入空釜:士兵为了交差而出售粮食,显示出生活的窘迫。
  4. 官逋私债还未足,又见散银来籴谷:揭示了官府的剥削与债务的沉重。
  5. 揭瓦偿,今年瓦尽兼折屋:形象地表达了因贫困而拆房还债的悲惨情境。
  6. 官司积谷为备荒,岂知剜肉先成疮:讽刺官府只顾储存粮食,却不知道民众早已苦不堪言。
  7. 近闻防守婺州贼,遍遣丁男行运粮:士兵被派往远方送粮,暗示战事紧张,生活更加艰难。
  8. 老弱伶仃已不保,何况对面拖刀枪:强调士兵们的无助与危险。
  9. 婉婉娇儿未离母,街头抱鬻供军装:描绘了战争对家庭的破坏与孩子的无辜。
  10. 闾阎哭声日震地,天远无路闻君王:无处不在的哭声传递出社会的苦难,君王却无能为力。
  11. 君不见京师养兵三十万,有手何曾捻弓箭:讽刺京师的军队虽多,却无人能够真正保卫边疆。
  12. 太仓有米百不愁,饱饭且趁构栏游:最后一句反映了京师的富足与边军的对比,形成鲜明对照。

修辞手法

  • 重复:开头的“边军苦”使用重复手法,加强情感的表达。
  • 对比:边军的困苦与京师的富裕形成鲜明对比,揭示社会不公。
  • 比喻:如“剜肉先成疮”,形象地表达了因小失大的道理。

主题思想

《边军谣》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揭示了边军士兵的苦难与无奈,表现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控诉。诗中反映了士兵对生活的绝望以及对统治者的失望,展现了作者对底层人民深切的同情与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边军:象征着国家的捍卫者,同时也是苦难的承受者。
  2. 泥沙:代表了生活的艰辛与不堪。
  3. 瓦片与房屋:象征着士兵生存环境的恶劣与生活的无奈。
  4. 娇儿:无辜的孩子,象征着战争对家庭的破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边军谣》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纪青
    D. 苏轼

  2. 诗中提到“月支几斗仓底粟”,指的是?
    A. 粮食的丰盈
    B. 粮食的短缺与质量低劣
    C. 官府的丰厚储备
    D. 士兵的胜利

  3. “揭瓦偿”这句表达了什么?
    A. 士兵的富裕
    B. 士兵的困苦与生活的无奈
    C. 官府的关心
    D. 家庭的团圆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 《夜泊牛津》 - 张继

诗词对比

  • 杜甫的《兵车行》:同样描写了战争对百姓生活的影响,表现了士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 李白的《将进酒》:虽然风格上更加豪放,但同样对士兵的生活有一定的关注,表达了对生活的反思与对命运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纪青研究》
  • 《边军谣》解析与鉴赏
  • 《明清诗词选集》

相关诗句

边军苦,边军苦,自恨生身向行伍。下一句是什么

月支几斗仓底粟,一半泥沙不堪煮。上一句是什么

月支几斗仓底粟,一半泥沙不堪煮。下一句是什么

聊将斛卖办科差,颗粒何曾入空釜。上一句是什么

聊将斛卖办科差,颗粒何曾入空釜。下一句是什么

官逋私债还未足,又见散银来籴谷。上一句是什么

官逋私债还未足,又见散银来籴谷。下一句是什么

揭瓦偿,今年瓦尽兼折屋。上一句是什么

揭瓦偿,今年瓦尽兼折屋。下一句是什么

官司积谷为备荒,岂知剜肉先成疮。上一句是什么

官司积谷为备荒,岂知剜肉先成疮。下一句是什么

近闻防守婺州贼,遍遣丁男行运粮。上一句是什么

近闻防守婺州贼,遍遣丁男行运粮。下一句是什么

老弱伶仃已不保,何况对面拖刀枪。上一句是什么

老弱伶仃已不保,何况对面拖刀枪。下一句是什么

婉婉娇儿未离母,街头抱鬻供军装。上一句是什么

婉婉娇儿未离母,街头抱鬻供军装。下一句是什么

闾阎哭声日震地,天远无路闻君王。上一句是什么

边军苦,下一句是什么

边军苦,上一句是什么

边军苦,下一句是什么

自恨生身向行伍。上一句是什么

自恨生身向行伍。下一句是什么

月支几斗仓底粟,上一句是什么

月支几斗仓底粟,下一句是什么

一半泥沙不堪煮。上一句是什么

一半泥沙不堪煮。下一句是什么

聊将斛卖办科差,上一句是什么

聊将斛卖办科差,下一句是什么

颗粒何曾入空釜。上一句是什么

颗粒何曾入空釜。下一句是什么

官逋私债还未足,上一句是什么

官逋私债还未足,下一句是什么

又见散银来籴谷。上一句是什么

又见散银来籴谷。下一句是什么

揭瓦偿,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