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积雨霁郊甸,凉风来早秋。
蒲柳变冶色,寒蛩生暮愁。
明月艳素光,青山澹如福。
游目睇行云,感此身世忧。
故乡不可见,怅然心悠悠。
白话文翻译
积雨过后,乡间的田野显得清新,凉风吹来,早秋的气息扑面而来。蒲柳的叶子开始变得鲜艳,寒蝉在傍晚的愁绪中鸣叫。明亮的月光洒在大地上,青山显得淡雅如福。目光游移,望着行云,心中感受到对人生的忧虑。故乡已无法见到,内心感到无比惆怅,思绪飘荡。
注释
- 积雨:指持续的降雨,雨水积聚。
- 霁:雨过天晴。
- 郊甸:郊外的田野。
- 蒲柳:指蒲草和柳树,象征自然景物。
- 变冶色:颜色变得鲜艳,冶指美丽。
- 寒蛩:寒蝉,通常在秋天鸣叫。
- 游目:目光游览,观察周围景物。
- 睇:观看,注视。
- 身世忧:对自己处境的忧虑。
- 怅然:感到惆怅,失落。
- 悠悠:思绪悠远,心情沉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姜白,明代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才华出众和正直著称,参与了推翻元朝统治的起义,后来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刘基的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清丽,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秋霁·积雨霁郊甸》创作于明代一个早秋的时节,作者在经历了一场秋雨后,走出门外,感受到了清新的空气和自然的变化,心中却因思乡而感到忧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开头部分的“积雨霁郊甸”描绘了雨后清新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接着“凉风来早秋”使人感受到秋天的来临,凉风中透着一丝清凉,暗示着季节的变化。诗人通过“蒲柳变冶色”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而“寒蛩生暮愁”则转向对生命的感慨,虫鸣声中透着一丝忧伤。
在明亮的月光下,青山显得淡雅,诗人似乎在享受这宁静的时刻,但又感受到内心的忧虑。最后一联“故乡不可见,怅然心悠悠”更是点明了诗人心中的思乡之情,尽管外界景色如画,内心却因无法回归故乡而产生深深的惆怅。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反映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展现了秋天的清丽与人生的无奈,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积雨霁郊甸:雨水积累后,天空放晴,乡间的田野显得清新而明亮。
- 凉风来早秋:凉风送来早秋的气息,预示着季节的更替。
- 蒲柳变冶色:蒲草和柳树的颜色因秋天的到来而变得鲜艳动人。
- 寒蛩生暮愁:秋天的寒蝉在傍晚时分发出忧愁的鸣叫。
- 明月艳素光: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大地,显得格外美丽纯净。
- 青山澹如福:青山显得安静淡雅,仿佛带来福气。
- 游目睇行云:目光游移,观察天空中飘动的云朵。
- 感此身世忧:感受到自己身处的忧虑与烦恼。
- 故乡不可见:无法见到故乡,心中产生了无尽的惆怅。
- 怅然心悠悠:内心感到惆怅,思绪飘荡,无法自已。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山澹如福”,将青山比作福气,表达其宁静美好。
- 拟人:如“寒蛩生暮愁”,赋予寒蝉以人的情感,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该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呈现出一种忧伤而宁静的情感基调,展现了人与自然、人生的深刻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积雨:象征着积累的烦恼与忧愁。
- 凉风:代表着季节的变迁与内心的清凉。
- 蒲柳: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变化。
- 寒蛩:代表着孤独与忧愁。
- 明月:象征着希望与思念。
- 青山:代表着宁静与安详。
- 行云:象征着无常与漂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凉风来早秋”表达了什么样的气候变化? A. 夏天的酷热
B. 秋天的凉爽
C. 冬天的寒冷
D. 春天的温暖 -
诗中提到的“寒蛩生暮愁”中的“蛩”是什么动物?
A. 蝉
B. 蝴蝶
C. 蜜蜂
D. 麻雀 -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爱情的追忆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
- 《月夜忆舍弟》(杜甫):关于思念亲人的情感。
诗词对比
- 《秋夕》(杜甫)与《秋霁·积雨霁郊甸》均描写秋天的景色,但杜甫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的困境和对国家的忧虑,而刘基则更多地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