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霁晚眺》

时间: 2024-09-19 20:53:01

眼中景物口中吟,秋后郊原信步临。

雨霁野阴摇暮霭,霜高老树抱冬心。

五峰晚髻含苍翠,一塔斜阳阅古今。

我比閒云自来往,松间童子漫相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眼中景物口中吟,秋后郊原信步临。
雨霁野阴摇暮霭,霜高老树抱冬心。
五峰晚髻含苍翠,一塔斜阳阅古今。
我比閒云自来往,松间童子漫相寻。

白话文翻译:

眼前的景物,让我不由自主地吟诵,秋天过后,我在乡间任意漫步。
雨后,野外的阴影在暮霭中轻轻摇曳,霜冻的高大古树怀着冬天的心情。
五座山峰如同晚妆一般包裹着苍翠的色彩,一座塔在斜阳下见证着古今的变迁。
我像闲云一样自在地来去,松间的童子在这里随意地寻觅。

注释:

  • 眼中景物口中吟:眼前的景物使我情不自禁地吟诵。
  • 秋后郊原信步临:秋天过后,我在乡间随意漫步。
  • 雨霁:雨后放晴。
  • 野阴摇暮霭:野外的阴影在黄昏的雾霭中轻轻摇曳。
  • 霜高老树:被霜冻的高大老树。
  • 五峰晚髻:五座山峰像是披着晚妆。
  • 一塔斜阳阅古今:一座塔在斜阳下见证历史的变迁。
  • 我比閒云自来往:我像闲云一样自由自在地来去。
  • 松间童子:松树林中的小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洵佳,清代诗人,生于明末,卒于清初,因其诗风清新悠远、意境深邃而受到后世推崇。他擅长描写自然景色,诗作常蕴含哲理,反映出他对生命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天的郊外,作者在静谧的环境中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流转,表达了他对时光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秋霁晚眺》是一首充满秋日气息的诗作,诗中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物,还流露出作者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开篇以“眼中景物口中吟”引入,展示了诗人优雅的吟咏情怀,立刻将读者带入了一幅秋日的图景中。这幅图景是如此的生动和真实,仿佛我们也身临其境,感受着秋日的凉意。

接下来的描写“雨霁野阴摇暮霭”,生动地描绘了雨后清新的气息,夕阳西下时,朦胧的暮霭与阴影交织,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霜冻的老树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坚韧,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

最后,诗中“我比閒云自来往”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闲云相随,松间童子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童趣的氛围,进一步彰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这首诗不仅是对秋天景色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盈与哲理的深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眼中景物口中吟”: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赞美,情不自禁地吟诵。
    2. “秋后郊原信步临”:描绘了秋天后,诗人悠然自得地走在乡间田野。
    3. “雨霁野阴摇暮霭”:描写了雨后清新的空气和秋天黄昏的景象。
    4. “霜高老树抱冬心”:象征着老树在寒霜中坚韧地守护着内心的生命。
    5. “五峰晚髻含苍翠”:比喻五座山峰如同女子的晚妆,色彩丰富。
    6. “一塔斜阳阅古今”:描绘了一座塔在夕阳下,见证了历史的流变。
    7. “我比閒云自来往”: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8. “松间童子漫相寻”:松林中的小孩自由自在,增添了诗的童趣。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晚髻”形容五峰,生动形象。
    • 拟人:将老树“抱冬心”,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悟、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哲思。

意象分析:

  • 秋天:象征着生命的成熟与变迁。
  • 雨霁:象征着清新与希望,经历风雨后的宁静。
  • 老树:象征坚韧与不屈的生命力。
  • 松间童子:象征着天真与自由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什么景象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悟?

    • A. 雨后的清新气息
    • B. 童子的嬉戏
    • C. 高大的老树
  2. “我比閒云自来往”中,“閒云”指的是什么?

    • A. 忙碌的人
    • B. 自在漂浮的云
    • C. 诗人的朋友
  3. 诗中提到的“五峰晚髻”是用来比喻什么?

    • A. 女人
    • B. 山峰
    • C. 夕阳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比较《秋霁晚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的诗更注重静谧的氛围,而张洵佳的诗则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记》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青藏高原的诗与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