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时间: 2025-01-04 06:35:10

白日与明月,昼夜尚不闲。

况尔悠悠人,安得久世间。

传闻海水上,乃有蓬莱山。

玉树生绿叶,灵仙每登攀。

一食驻玄发,再食留红颜。

吾欲从此去,去之无时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日与明月,昼夜尚不闲。
况尔悠悠人,安得久世间。
传闻海水上,乃有蓬莱山。
玉树生绿叶,灵仙每登攀。
一食驻玄发,再食留红颜。
吾欲从此去,去之无时还。

白话文翻译

白天的太阳和明亮的月亮,昼夜都在不停地转动。
更何况你我这些渺小的人,怎么能在这世间长久地生存呢?
传闻在海水之上,有一座蓬莱仙山。
那里玉树生出绿叶,神仙常常前来游玩。
吃一口仙食可以让头发不再变白,再吃一口可以保留年轻的面容。
我想从此离去,离开后就再也不想回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白日:指阳光明媚的白天。
  • 明月:指夜晚的明亮月亮。
  • 悠悠人:指渺小的人类。
  • 蓬莱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长生不老的理想境地。
  • 玉树:象征美好、高贵的树木。
  • 灵仙:指神仙,代表着超凡脱俗的存在。
  • 驻玄发:指使黑发不再变白。
  • 留红颜:指保持年轻的容颜。

典故解析

  • 蓬莱山: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蓬莱是仙人居住的地方,象征着长生不老和理想的境界。
  • 灵仙:常见于道教文化,代表着修道成仙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以豪放飘逸的诗风著称,常表达对自由和理想生活的追求。李白的生平充满传奇色彩,游历四方,交游广泛,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创作背景
《杂诗》创作于李白的游历生涯中,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自然和神仙世界的描绘,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失望以及对长生不老的渴望。

诗歌鉴赏

《杂诗》通过对比白昼与夜晚的轮回,展现了时间的无情流逝,表达了人对于生命短暂的感慨。诗人以白日和明月的轮转引入,揭示了人类在宇宙面前的渺小与无力。接着,诗中提到的蓬莱山则是一个理想化的存在,象征着长生与快乐的归宿。通过描绘仙界的美好,李白表达了对人间生活的不满与逃避的愿望。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忧伤而又渴望,诗人希望通过追寻仙境达到超脱的境地。其间的意象如“玉树”和“灵仙”,不仅富有美感,同时也蕴含了道教文化中对长生的追求。最后一句“吾欲从此去,去之无时还”则是对现实的彻底放弃,表现了李白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日与明月,昼夜尚不闲:白天和黑夜都在不停地轮回,暗示时间的流逝。
  2. 况尔悠悠人,安得久世间:人类在这自然规律面前显得渺小,难以在世上久存。
  3. 传闻海水上,乃有蓬莱山:道出人们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4. 玉树生绿叶,灵仙每登攀:描绘了蓬莱山的美丽与神仙的悠然自得。
  5. 一食驻玄发,再食留红颜:表达对长生不老的渴望。
  6. 吾欲从此去,去之无时还:决意离开现实,追求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昼和黑夜的变化比作人生的无常。
  • 对仗:如“白日与明月,昼夜尚不闲”,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一食驻玄发”,强调了神仙食物的神奇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李白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对理想世界的渴望,反映了他追求自由和长生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明月:象征着孤独和思乡的情感。
  • 蓬莱山:象征着理想的追求和对长生的渴望。
  • 玉树:象征着美好而高贵的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杂诗》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李白
    • C. 白居易
  2. 蓬莱山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长生不老的理想
    • C. 人生的悲伤
  3. 诗中提到的“灵仙”是指什么?

    • A. 诗人
    • B. 神仙
    • C. 普通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将进酒》:同样表现了李白对人生的感悟。
  • 《庐山谣》:描绘了山水之美,体现了李白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李白的《杂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理想与自由的追求,而杜甫则更关注现实政治和社会问题,表现出两位诗人不同的审美取向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白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