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雾杂山烟,冥冥不见天。
听猿方忖岫,闻濑始知川。
渔人惑澳浦,行舟迷溯沿。
日中氛霭尽,空水共澄鲜。
白话文翻译:
水雾与山间烟雾交织在一起,朦朦胧胧看不到天空。
听见猿猴的叫声,才开始思索山的方向;
听到水流的声音,才知道河的流向。
渔人迷失在小海湾与河口之中,行船时也不知道逆流而上。
到了正午,雾气渐渐消散,空旷的水面与天际共同澄清明亮。
注释:
- 水雾:指水汽凝结成的雾气。
- 杂:混杂、交织。
- 冥冥:形容模糊、看不清的样子。
- 猿:猿猴,通常栖息在高山。
- 忖岫:推测山的方向。
- 濑:指急流或水流的声音。
- 惑:迷惑,迷失。
- 澳浦:指小海湾或河口。
- 溯沿:逆流而行。
- 氛霭:雾气、烟霭。
- 澄鲜:清澈明亮的样子。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及的猿猴、渔人等意象,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诗中对雾气与水流的描绘,体现了南北朝时期诗人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伏挺是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诗人游览山水时,正值清晨雾霭弥漫,描绘了水雾缭绕的自然景象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行舟的困惑与思索。
诗歌鉴赏:
《行舟值早雾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晨的雾霭和水流,呈现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自然景象。全诗通过水雾与山烟的交织,营造出一种迷离的氛围,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助。诗中“听猿方忖岫,闻濑始知川”一联,描绘了诗人在迷雾中倾听自然声音、努力寻找方向的情景,不仅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更体现了他在自然面前的谦卑与敬畏。
诗的后半部分“日中氛霭尽,空水共澄鲜”则为全诗带来了转机,随着雾气的散去,水面与天空的澄清象征着一种明朗和希望。整体来看,诗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共生,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自然时的无奈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雾杂山烟:开篇描绘了雾霭与山烟交织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冥冥不见天:强调了能见度极低,视觉的受限,表现出环境的神秘感。
- 听猿方忖岫:通过听觉感知周围环境,表达了在自然中寻找方向的努力。
- 闻濑始知川:在听到水流声后,才意识到河流的存在,显示出对自然的依赖。
- 渔人惑澳浦:渔人迷惑于小海湾,体现了人类在自然中迷失的状态。
- 行舟迷溯沿:行舟者在雾中迷失,不知如何逆流而上,表现了对方向的无助。
- 日中氛霭尽:午时雾气消散,象征着困惑的解脱。
- 空水共澄鲜:水面与天空共同清澈,展现出一种明朗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雾比作迷雾,表现出环境的迷离。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人的情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全诗的结构呈现出对称之美,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了人在自然界中的渺小与无助,同时也传达了在困惑中寻求方向的坚持与努力,最终达到自然与心灵的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雾:象征着迷茫与不确定性。
- 山烟:代表自然的神秘与伟大。
- 猿:象征自然的灵动与生机。
- 渔人:体现人类在自然中的依赖与无奈。
- 空水:象征清澈与明朗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渔人惑澳浦”意指: A. 渔人在海中捕鱼
B. 渔人迷失方向
C. 渔人欣赏风景 -
填空题:诗中的环境描写主要通过__和__来表现。
-
判断题: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无畏与挑战。
(对/错)
答案:
- B
- 水雾,山烟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伏挺的《行舟值早雾诗》更侧重于描绘迷雾中的困惑,而王维则通过简洁的笔触展现了山林的宁静与和谐。两者在主题上均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各自的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却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南北朝诗人研究》
- 《古诗词创作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