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茅屋赀
杜甫 〔唐代〕
客里何迁次,江边正寂寥。
肯来寻一老,愁破是今朝。
忧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
他乡唯表弟,还往莫辞遥。
白话文翻译
在客乡的我,住址不断变迁,江边的景象显得十分寂静。
你愿意来探望我这个老人,真让我忧愁得难以自已。
我忧虑着营中的茅屋,带着钱跨过那条野桥。
在他乡只有你这个表弟,来访就不要顾虑路途遥远。
注释
- 迁次:迁移、变迁,指居住地点的变化。
- 寂寥:指环境的冷清、孤寂。
- 肯来:愿意来,表示请求。
- 愁破:愁得快要崩溃,形容内心的痛苦。
- 营茅栋:指营地的茅草房屋,表示生活的艰苦。
- 携钱:带着钱,表示为他人提供帮助。
- 他乡:指异乡、外地。
典故解析
“他乡唯表弟”中的“表弟”指的是作者的表亲,表达了亲情的可贵与思念之情。在古代,亲戚往往是人们在外生存时的依靠,作者希望能够得到亲人的关心与照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风格沉郁顿挫,情感真挚,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苦难和人民的疾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杜甫流亡生涯中,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人民生活困苦。诗中流露出对朋友的思念与对生活困境的忧虑,表现了杜甫对社会的深切关怀与对亲情的渴望。
诗歌鉴赏
杜甫的《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茅屋赀》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诗作。诗中,杜甫通过对“客里何迁次,江边正寂寥”的描述,展现了他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无奈。江边的寂静不仅是环境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的折射,表现出他对生活的无奈与愁苦。
“肯来寻一老,愁破是今朝”一句,诗人期待表弟的来访,渴望与人分享内心的忧愁。这里的“愁破”二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焦虑,体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人文关怀者的敏感与细腻。
后两句“忧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则通过对生活困境的描绘,揭示了诗人对家园的深切关怀。营中的茅屋象征着生活的艰难,携钱过桥则暗示着他对他人施以援助的愿望与责任感。“他乡唯表弟,还往莫辞遥”使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与珍贵,尽管道路遥远,但亲情的牵绊使得一切都显得值得。
整首诗层层递进,情感由孤寂到渴望,再到对亲情的珍视,展现了杜甫在困境中对生活的坚持与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里何迁次:在他乡我何时迁移住所。
- 江边正寂寥:在江边的我正感到寂静无聊。
- 肯来寻一老:你愿意来探望我这个老人吗?
- 愁破是今朝:今天的愁苦让我快要崩溃了。
- 忧我营茅栋:我忧虑着营地的茅草房。
- 携钱过野桥:你带着钱走过那条乡间小桥。
- 他乡唯表弟:在他乡只有你这个表弟。
- 还往莫辞遥:就算路途遥远也不要推辞。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前后句常有对仗,如“忧我营茅栋”与“携钱过野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茅栋”比作生活的象征,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深刻理解。
- 夸张:如“愁破”,以夸张的方式表达内心的痛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杜甫在困境中对亲情的渴望与对生活的忧虑,表现了他对社会的责任感与对亲朋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心中的真情与无奈。
意象分析
- 江边:象征孤独与寂静,反映诗人身处异乡的无奈。
- 茅栋:象征生活的困苦与艰难,表达对生计的担忧。
- 表弟:象征亲情的温暖与支持,强化了诗中的人际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甫的字是什么? a) 子美
b) 子华
c) 子明
d) 子刚 -
诗中提到的“他乡”指的是? a) 家乡
b) 异乡
c) 村庄
d) 城市 -
“愁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无聊
c) 痛苦
d) 期待
答案:1-a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同样是杜甫的作品,描写了春天的景象与国破家亡的感慨。
- 《月夜忆舍弟》: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与关心,情感同样真挚。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表达了对孤独的感受与对人际关系的渴望。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涉及友人之间的情感,但更侧重于送别的情景。
通过这些作品的对比,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在不同情境下对亲情、友情的不同表达和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杜甫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