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4 10:33:32

百顷风潭上,千重夏木清。

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

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

翻疑柁楼底,晚饭越中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顷风潭上,千重夏木清。
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
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
翻疑柁楼底,晚饭越中行。

白话文翻译:

在广阔的风潭上,夏天的树木层层叠叠,显得格外清新。
低矮的树枝上结满了果实,树叶间隐约可见黄莺的巢穴。
鲜美的鲫鱼被切成银丝,香芹则煮成碧绿的汤羹。
我在船底翻动,怀疑是晚饭的时间已经到了,我要去越中享用晚餐了。

注释:

  • 百顷:形容面积极大,通常指水面。
  • 风潭:山间的水潭,受风影响而波动。
  • 卑枝:低矮的树枝。
  • 结子:结出果实。
  • 接叶:叶子相连,形容茂密。
  • 暗巢莺:黄莺的巢穴藏在树叶之中。
  • 鲜鲫银丝脍:鲜鲫鱼切成细丝的生鱼片。
  • 香芹碧涧羹:用香芹做的汤,颜色碧绿。
  • 翻疑柁楼底:在船底翻动,疑惑是否已到晚餐时间。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特别明确的典故,但“卑枝低结子”可看作对自然生机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风沉郁顿挫,情感真挚,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杜甫晚年,正值他流亡生涯中,诗人游览何将军山林,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生活的艰辛,因而作此诗以抒发心中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夏日景象,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和自然的美好。开头两句通过“百顷风潭”和“千重夏木”的对仗,展现出山间水域的辽阔和树木的葱郁,形成一种宁静而生动的画面。接下来的“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则进一步细化了自然的细节,展现出生命的繁衍和生态的和谐,诗人对自然的热爱溢于言表。最后两句从自然景观转向生活的实用,描绘了丰盛的晚餐,既有鱼的鲜美,又有蔬菜的清香,展现了诗人在艰苦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享受。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既有生活的真实感,也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间美好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顷风潭上:描绘宽广的水面,风起波涌,给人一种辽阔感。
  2. 千重夏木清:夏日的树木苍翠欲滴,清新可人。
  3. 卑枝低结子:树枝低垂,果实累累,生机盎然。
  4. 接叶暗巢莺:树叶茂密,鸟巢隐秘,富有生趣。
  5. 鲜鲫银丝脍:美味的生鱼片,令人垂涎。
  6. 香芹碧涧羹:清香的蔬菜汤,色泽诱人。
  7. 翻疑柁楼底:在船上翻动,暗示晚餐的到来。
  8. 晚饭越中行:准备前往享用晚餐,体现生活的日常。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百顷风潭上”与“千重夏木清”,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形象描绘:用“鲜鲫银丝脍”和“香芹碧涧羹”形象展现生活的美好与丰盛。
  • 隐喻与象征:卑枝和暗巢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渗透出一种宁静与安详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风潭:象征自然的广阔与宁静。
  • 夏木:代表着生命的繁茂与旺盛。
  • 黄莺:象征生机与活力,代表自然的和谐。
  • 晚饭:代表生活的日常,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水面有多大?
    A. 一顷
    B. 百顷
    C. 千顷

  2. 诗中提到的鱼是什么?
    A. 鲤鱼
    B. 鲫鱼
    C. 鳜鱼

  3. 诗人怀疑什么事情?
    A. 太阳落山
    B. 晚饭的时间
    C. 雨要下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其二》,虽同为杜甫所作,风格却有所不同。《春望》多表现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其二》则更加关注自然景色与日常生活,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杜甫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