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时间: 2025-01-08 03:34:49

独坐翠筠丛里,一任晚寒侵袂。

飞燕语喃喃,商略楞严精义。

谁会,谁会,湖外落梅风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独坐翠筠丛里,一任晚寒侵袂。飞燕语喃喃,商略楞严精义。谁会,谁会,湖外落梅风起。

白话文翻译:

我独自坐在翠绿的竹丛中,任凭晚秋的寒意侵袭我的衣袂。飞燕在耳边喃喃细语,商讨着深奥的佛理。究竟有谁能理解,湖外的梅花在风中轻轻飘落?

注释:

  • 翠筠:翠绿色的竹子。这里用来描绘环境的清幽与自然。
  • 侵袂:侵袭衣袂,形容寒意袭来,使得衣服感到寒冷。
  • 飞燕:指燕子,象征春天和生机,喃喃指轻声细语。
  • 商略:商讨、讨论。
  • 楞严精义:指《楞严经》的深奥道理,佛教经典之一,涉及深刻的哲学和宗教思想。
  • 落梅风起:湖边落梅随风飘飞,描绘出淡淡的伤感与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盛元,现代诗人,致力于古诗词的创作与研究。他的诗歌通常融合传统与现代,展现出对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温柔的秋季傍晚,诗人通过独坐于竹林中的情景,抒发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如梦令》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深邃的哲理思考,给人以启迪。开篇“独坐翠筠丛里”,即刻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氛围,诗人借助自然环境传达内心的孤寂与思索。接下来的“晚寒侵袂”,则将这种孤独感进一步放大,寒意的侵袭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飞燕语喃喃”则引入了动态的元素,燕子的轻声细语似乎在与诗人分享某种智慧,暗示着自然界的灵动和生命的延续。这里,诗人通过飞燕的声音,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思考的境界,似乎在探讨生命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

“商略楞严精义”则将诗歌升华至一个哲学的层面,诗人在此处与飞燕进行心灵的对话,探讨深刻的宗教哲理。最后的“谁会,谁会,湖外落梅风起”则表达了诗人对理解与共鸣的渴望,梅花随风飘落的意象更是承载了生命的无常与美丽的短暂。

整首诗通过静态与动态的对比、自然与哲理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细腻感受,给读者留下了深远的回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独坐翠筠丛里:诗人独自坐在竹子旁,营造出一种清幽的环境。
  2. 一任晚寒侵袂:任由晚秋的寒意侵袭,显示出一种无所畏惧的态度。
  3. 飞燕语喃喃:燕子在耳边轻声细语,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4. 商略楞严精义:讨论佛教的深奥哲理,提升诗的思想深度。
  5. 谁会,谁会:反问的口气,表达对理解的渴望。
  6. 湖外落梅风起:落梅随风飘,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飞燕”比喻生命的轻盈与自由。
  • 拟人:燕子的细语仿佛在与诗人交流,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体结构对称,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深邃哲理的探讨,同时流露出对理解与共鸣的渴望,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美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筠:象征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 晚寒:代表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飞燕:象征希望与生命的延续。
  • 落梅:象征美丽与短暂的生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翠筠”指的是什么? A. 竹子
    B. 松树
    C. 梅花
    D. 菊花

  2. 诗中提到的“楞严精义”属于哪个宗教? A. 道教
    B. 佛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3. “湖外落梅风起”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伤感
    C. 愤怒
    D. 迷茫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可以将熊盛元的《如梦令》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流露,而熊盛元则更倾向于哲思与自然的结合,展示了不同历史背景下的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选》
  • 《现代诗词鉴赏》
  • 《熊盛元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