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 寒夕
作者: 沈宜修 〔明代〕
风月天边长美。
佳兴如之何矣。
萧瑟满疏林,
惯与愁怀相倚。
何似,何似。
枫落年年流水。
白话文翻译:
这美丽的风月在天边绵延。
我该如何表达这样的佳兴呢?
萧瑟的风吹过疏林,
总是与我的愁怀相依。
这情景何以相比,何以相比?
枫叶年年随流水而落。
注释:
字词注释:
- 风月:指自然景色,特别是风光和月色,象征美好情感。
- 佳兴:美好的兴致、情趣。
- 萧瑟:形容景物凄凉,常用于描写秋冬季节的凋零。
- 愁怀:愁苦的心情。
- 何似:何等相似,表示对比。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提及的“枫落”和“流水”常常在古诗中象征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渗透着对往昔的怀念与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宜修,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辈出的时代。他的诗词风格细腻,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如梦令 寒夕》创作于秋冬之际,正值年末。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内心深处的愁苦。
诗歌鉴赏:
《如梦令 寒夕》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在开头便设定了一个美好的自然场景,通过“风月天边长美”展现出一种悠远的意境。然而,这样的美好并未能掩盖内心的愁苦。接着,诗人以“佳兴如之何矣”反问,显得无奈而悲凉。萧瑟的风与愁怀相依,暗示着诗人心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现实中的失落,形成强烈的对比。
“何似,何似”这一句反复追问,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与无奈感,流露出诗人对过往时光的缅怀与对现实的无奈。最后提到的“枫落年年流水”,不仅暗示了枫树的凋零,也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令人感到无尽的惆怅。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秋冬时节的苍凉与诗人内心的孤独,使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月天边长美: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佳兴如之何矣:表现诗人对美好情景的感慨,感到无从表达。
- 萧瑟满疏林:写出秋冬季节的凋零意象,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 惯与愁怀相倚:表明诗人习惯于愁苦的心情,与萧瑟的环境相伴。
- 何似,何似:反复的提问显示了诗人的无奈与忧伤。
- 枫落年年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令人感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增强表达的深度。
- 对仗:上下句的对仗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反复:通过“何似,何似”的反复,突显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月:象征自然之美,寄托诗人的理想和情感。
- 萧瑟:传达出秋冬季节的凄凉,反映内心的孤独。
- 枫落: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带有感伤的情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佳兴如之何矣”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欣喜若狂
- B. 无奈与惆怅
- C. 大喜过望
-
表达“时间流逝”的意象是哪个?
- A. 风月
- B. 萧瑟
- C. 枫落
-
诗中重复使用“何似”的作用是什么?
- A. 增强节奏感
- B. 表达内心矛盾与无奈
- C. 强调美好情景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诗词对比:
沈宜修的《如梦令 寒夕》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均以自然景色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传达出对过往的深切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但沈宜修的词更显苍凉与孤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歌赋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