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甑山
作者: 韩翃 〔唐代〕
山中今夜何人,
阙下当年近臣。
青琐应须早去,
白云何用相亲。
白话文翻译:
今夜在山中,谁人来此相伴?
当年在宫阙下的近臣,如今已不再。
青琐(青色的门锁)应该早早离去,
白云又有什么必要与我亲近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阙下:指古代宫殿的阙门,这里暗指朝廷或权力中心。
- 近臣:指身边的亲近大臣,暗含对昔日繁华的追忆。
- 青琐:青色的门锁,象征着守护和离别。
- 白云:象征漂泊与孤寂,表示高远而无依无靠的状态。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引用的典故,但提及的“阙下”暗示了古代士人对朝政的向往与失落,反映出诗人对政治生涯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翃(约公元730年—约公元790年),字维,号无为,唐朝诗人,擅长写山水田园诗,其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唐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以山中夜景为背景,抒发对昔日荣华富贵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
诗歌鉴赏:
这首《宿甑山》通过描写山中夜晚的孤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对逝去岁月的感慨。首句“山中今夜何人”直接引入夜晚的环境,给人以一种孤独的感觉。接着“阙下当年近臣”则回忆起过去在朝廷中身居高位、左右逢源的情景,但如今身边已无昔日的亲近大臣,突显出诗人的失落与孤独。
“青琐应须早去”一句,暗示着诗人对过去的告别,体现了一种决绝的情感,而“白云何用相亲”则进一步加深了孤独的氛围,白云在这里成为一种无形的陪伴,却又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友情、地位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与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中今夜何人:开篇设问,营造孤独的氛围,暗示山中冷清。
- 阙下当年近臣:回忆过去,强调昔日的繁华与现今的凋零。
- 青琐应须早去:表达对过去的告别,暗示离开的决心。
- 白云何用相亲:白云的陪伴虽美,却无法填补内心的孤独。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何人”和“近臣”,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象征:青琐象征着守护的过往,白云象征着孤独的陪伴。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感,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孤独与宁静,代表自然的永恒。
- 阙:象征权力与地位,提醒人们对过往的追忆。
- 青琐:象征着过去的记忆与守护,寓意告别。
- 白云:象征漂泊与无依无靠,反映内心的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阙下”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山顶
- B. 宫殿
- C. 河边
- D. 村庄
-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孤独的情感?
-
诗中提到的“青琐”象征什么?
答案:
- B. 宫殿
- 白云、青琐等意象表达孤独的情感。
- “青琐”象征着过去的记忆与告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王维与韩翃的山水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但王维更多的是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而韩翃则强调了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相关学术论文与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