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营河畔列旌旗,
吹角鸣鼙日暮时。
曾是信陵门下客,
雨回相吊不胜悲。
白话文翻译:
在五营河边,旌旗整齐地列着,
黄昏时分,号角声和战鼓声此起彼伏。
我曾是信陵王门下的客人,
如今在雨中相互吊唁,心中倍感悲伤。
注释:
- 五营河:五营河是一个地名,可能指代某个历史上重要的军事地点。
- 旌旗:指的是战斗时的旗帜,象征着军队的士气。
- 鸣鼙:鼙是一种打击乐器,通常用于战斗时的鼓声。
- 信陵:信陵王是魏国的一位王子,因其广纳士人而著名,诗人提到自己曾在其门下,表明与高人交往的经历。
- 相吊:互相吊唁,表示对死者的哀悼。
- 不胜悲:形容悲伤之情无法承受。
典故解析:
“信陵门下客”提到的信陵王,名魏无忌,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将领,因其宽厚待人,门下士人众多。此典故暗示诗人曾有过辉煌的经历,如今却不得不在战乱中哀悼失去的朋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翃,唐代诗人,生平较为神秘,作品多以感伤和怀旧为主,擅长描绘战争与离别的主题。其作品常反映出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及对时局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时期,战乱频仍,诗人通过对昔日荣华的追忆与当下的悲痛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对时局的无奈。
诗歌鉴赏:
《梁城赠一二同幕》这首诗以五营河的旌旗和号角声为背景,展现了一幅战乱中的凄凉画面。开头两句描绘了战斗的场景,给人以紧迫感和悲壮感;而后两句则转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悲伤。诗中通过对比手法,将昔日的荣耀与今日的悲哀相互映衬,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这种情感的深度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一种对友人的哀悼,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与对人生短暂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五营河畔列旌旗:描绘了战争场面,彰显出军队的整齐与士气。
- 吹角鸣鼙日暮时:黄昏时分的战斗声响,营造出一种战事紧凑、气氛沉重的感觉。
- 曾是信陵门下客:回忆起与信陵王及其门下士人共度的时光,暗含对过去的怀念。
- 雨回相吊不胜悲:在雨中哀悼,情感愈加浓烈,难以承受的悲伤感溢于言表。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列旌旗”与“吹角鸣鼙”,形成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对比:昔日的荣耀与如今的悲痛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 此诗通过战争背景下的个人情感,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与生死的感慨,突显了人们在战乱中对友情与生命的珍视。
意象分析:
- 旌旗:象征着荣耀与战斗,隐喻着昔日的繁华与士气。
- 黄昏:象征着结束与衰落,暗示着无常与悲凉。
- 雨:常用来象征悲伤与哀悼,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信陵”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刘邦
B. 魏无忌
C. 项羽
答案:B -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内容? A. 战争的胜利
B. 友情与哀悼
C. 自然风光
答案:B -
“五营河畔列旌旗”中的“旌旗”象征着什么? A. 友情
B. 荣耀与士气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战争中的悲伤与对家园的怀念。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感慨。
诗词对比:
比较韩翃与杜甫的诗作,二者都关注历史与个人命运,但韩翃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的整体局势。两者的写作风格与情感基调各有不同,展现了唐代诗歌的丰富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提供唐代诗人及作品的背景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选》:对古代诗歌的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