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府张参军附学及第东归》
时间: 2025-01-17 10:14: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王府张参军附学及第东归
—— 韩翃 〔唐代〕
邻家不识斗鸡翁,
闭户能齐隐者风。
顾步曾为小山客,
成名因事大江公。
一身千里寒芜上,
单马重裘腊月中。
寂寂故园行见在,
暮天残雪洛城东。
白话文翻译:
邻居家的人不认识我这个养斗鸡的老翁,
闭上门却能感受到隐士的风范。
我曾经在小山中走访,
成名是因曾为大江公做过事情。
我身处千里之外的寒瘠之地,
腊月里骑着单马,裹着厚重的皮裘。
故乡的景象依然在我的心中,
在暮色中看到洛城东的残雪。
注释:
- 斗鸡翁:指养斗鸡的老翁,象征性地指代普通人。
- 隐者风:隐者指隐居的人,风范意指其气质和风度。
- 顾步:曾经走访,意指游历。
- 小山客:指在小山中游玩的客人。
- 大江公:可能指某位声望显赫的人,因事成名。
- 千里寒芜:指远离故乡的荒凉之地。
- 腊月:农历十二月,寒冷的冬季。
- 寂寂:形容安静、孤独的状态。
- 洛城:古都洛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翃(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景仁,曾任职于王府,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含有深厚的情感。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张参军科举得第后,归乡途中,表达了对故乡、隐逸生活和个人经历的感慨。诗中体现了唐代士人的理想与追求,反映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名利的淡然。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隐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我经历的反思。开篇以“邻家不识斗鸡翁”引入,展现了作者在邻里间的身份,暗示了他虽在斗鸡翁的位置,却有着隐者般的风范,体现了他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接下来的几句,以“成名因事大江公”表明了作者曾因某事成名,但在此并不以此为荣,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过去的游历与经历,表现出一种对名利的淡泊。中间“单马重裘腊月中”则描绘了他在寒冬中独行的孤独与坚持,既是对外在环境的描绘,也是内心感受的写照。
最后几句“寂寂故园行见在,暮天残雪洛城东”,更是将思乡的情绪推向高潮,故园的景象在心中依然鲜明,尽管已是暮色苍茫,雪花飘落。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故乡及理想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唐代士人的精神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邻家不识斗鸡翁:旁人的无知,象征着世俗对真正才能的忽视。
- 闭户能齐隐者风:即使在闭门不出中,仍可感受隐者的气质,表明内心的追求不受外界限制。
- 顾步曾为小山客:回忆过去的游历,体现了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向往。
- 成名因事大江公:对名声的反思,尽管成名,但内心并无骄傲。
- 一身千里寒芜上:身在远方的孤独与寒冷,表现内心的孤寂。
- 单马重裘腊月中:艰难的旅程与坚韧的意志,冬日的寒冷与旅途的孤独结合。
- 寂寂故园行见在:对故乡的思念,尽管身在远方,故园的景象仍历历在目。
- 暮天残雪洛城东:描绘了深冬傍晚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斗鸡翁隐喻普通人,与隐者的风范形成对比。
- 拟人:故园与故乡的景象被赋予情感,表现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如“单马重裘”和“腊月中”。
主题思想:
整首诗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个人经历与名声的反思,展示了唐代士人对人生理想和价值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斗鸡翁:象征平凡与世俗,反映对普通生活的自省。
- 隐者风:隐士象征着追求内心自由与宁静,展现出作者的理想。
- 大江公:代表社会名流,象征名利与权势。
- 寒芜:象征孤独与苦闷,体现诗人的内心状态。
- 残雪:代表过去的记忆与时光的流逝,寄托了诗人的思乡情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斗鸡翁”指代什么? a) 一种动物
b) 养鸡的人
c) 隐士 -
“一身千里寒芜上”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兴奋
b) 孤独与寒冷
c) 快乐 -
诗中描绘的故乡位于哪里? a) 洛城东
b) 西山
c) 大江边
答案:
- b) 养鸡的人
- b) 孤独与寒冷
- a) 洛城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李白
- 《登高》——杜甫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感慨,但更多强调对理想的追求与豪情。
- 杜甫的《登高》:表现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情感更为沉重,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诗词曲鉴赏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