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其二》
时间: 2025-01-04 10:57: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定风波 其二
樊增祥〔清代〕
映水遮楼柳弄丝。建章门户啭莺迟。
第四五番风信到。寒峭。小桃才著淡胭脂。
记得花间同试酒。纤手。绿笺亲写草堂词。
今日簪花人不见。双燕。啄花还上去年枝。
白话文翻译
在水面映衬下,楼前的柳树轻轻摇曳,像是在玩弄丝线。建章宫的门口,黄莺的鸣叫显得有些迟缓。经过几番风的讯息传来,寒意依然浓厚,小桃的花朵刚刚洒下淡淡的胭脂色。记得当年在花间一起品酒的情景,纤细的手指在绿纸上亲自写下草堂词。今天,佩花的人却再也看不见,双燕依旧在啄食花蕊,回到了去年的枝头。
注释
字词注释
- 映水:水面映照,指柳影在水中摇曳。
- 遮楼柳:指遮挡楼宇的柳树。
- 建章门户:指建章宫的入口。
- 啭莺:指黄莺的鸣叫声。
- 寒峭:天气寒冷、清冷。
- 淡胭脂:形容小桃花的颜色,似淡淡的胭脂色。
- 纤手:形容细腻的小手。
- 绿笺:绿色的纸,古人常用于写诗词。
- 簪花人:指佩戴花朵的人。
- 双燕:指两只燕子。
典故解析
- 建章宫:古代宫殿名,常作为文人雅士吟咏的对象。
- 花间试酒:古时友人相聚,常在花间饮酒作乐,寓意友谊与欢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樊增祥,清代诗人,生于明末,卒于清初,擅长诗词,尤其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情感细腻,常反映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时期,诗人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寄托对往昔的怀念与对友人的思念,展现出一种淡淡的伤感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定风波 其二》是樊增祥以自然风光为背景,表达个人情感的一首佳作。诗中通过描绘水面上柳树的摇曳、黄莺的鸣叫,以及桃花的绽放,营造出一种轻盈而又略显寒意的春日氛围。作者运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但又隐含着对过往时光的思念。尤其是“今日簪花人不见,双燕啄花还上去年枝”一句,表达了对往昔友人的思念之情与时光的流逝,令人感慨。整首诗在优美的意境中透出淡淡的忧伤,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情冷暖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映水遮楼柳弄丝:描绘柳树的柔美,展现自然风光,同时给人一种轻盈、柔和的感觉。
- 建章门户啭莺迟:通过“啭莺”的描写,表现出春天的气息,但又因时间的推移,黄莺的鸣叫显得迟缓,暗示时光的流逝。
- 第四五番风信到:指春风的到来,但“寒峭”又让人感受到春寒料峭,反映出诗人对气候变化的细腻感受。
- 小桃才著淡胭脂:形象地描绘桃花的初绽,暗示着美好的事物即将来临。
- 记得花间同试酒:追忆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充满人情味。
- 纤手绿笺亲写草堂词:表现了诗人对写作的热爱与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 今日簪花人不见:对往昔的怀念,表达了孤独与思念之情。
- 双燕啄花还上去年枝:燕子虽归,但却是去年的枝头,象征着时光的轮回与不可逆转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柳弄丝”,将柳树的摇曳比作丝线,形象生动。
- 拟人:黄莺的“啭”,赋予鸟儿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友谊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展现了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柔美、轻盈,代表春天的生机。
- 莺:象征春天的到来,带来生命的活力。
- 桃花:寓意美好与青春,暗示着恋爱与温情。
- 燕子:象征春的归来,寓意着团圆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映水遮楼柳弄丝”中,“柳”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寂寞
B. 柔美
C. 荒凉 -
“今日簪花人不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
诗中提到的“黄莺”象征着什么? A. 秋天的到来
B. 春天的气息
C. 夏天的热情
答案
- B. 柔美
- B. 忧伤
- B. 春天的气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的诗作,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樊增祥《定风波 其二》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往昔的思念,但樊增祥更侧重自然与友谊的结合,而李清照则更为抒情,表现女性的细腻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樊增祥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