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题
作者: 齐己 〔唐代〕
禅外求诗妙,年来鬓已秋。
未尝将一字,容易谒诸侯。
挂梦山皆远,题名石尽幽。
敢言梁太子,傍采碧云流。
白话文翻译:
在禅宗之外寻求诗的精妙,岁月流逝,鬓发已白。
从未轻易写下一个字,去请求那些权贵的青睐。
挂念的梦想如同远山般遥不可及,题名的石碑在幽静中消逝。
敢于提及梁太子的事,旁边却流淌着碧蓝的云彩。
注释:
- 禅外: 禅宗之外,指追求诗的境界。
- 鬓已秋: 鬓发已白,暗示年老。
- 谒诸侯: 拜见权贵,表示对权力的敬畏与渴望。
- 挂梦: 挂念梦想,表示对理想的追求。
- 题名石: 在石碑上题写名字,象征希望留名后世。
- 梁太子: 指历史上的梁太子,可能象征权势或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79年,卒于公元835年。齐己的诗作多以禅宗为主题,风格清新脱俗,常常反映出其修行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齐己晚年,反映了他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感慨。在人生的晚期,诗人对岁月流逝和梦想的遥远有了更深的感悟,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和对权贵的疏离感。
诗歌鉴赏:
《自题》一诗以简练的语言道出了齐己的诗歌理想与人生感悟。开篇“禅外求诗妙”明确了诗人追求诗歌艺术的方向和目标,显示出他对禅宗哲理的理解与超越。接下来的“年来鬓已秋”则传达出时间的无情与岁月的变迁,诗人已不再年轻,心中理想却依然坚定。
“未尝将一字,容易谒诸侯”体现出诗人对权贵的距离感,他并不愿意为了迎合权势而轻易妥协,反而更愿意在孤独中坚持自己的创作。此时,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后两句“挂梦山皆远,题名石尽幽”则描绘了诗人对梦想的追求与对名声的淡泊。诗人在追梦的路上,感到理想如遥远的山峦,让人难以触及。“敢言梁太子,傍采碧云流”则以“梁太子”这一历史典故,象征着权势与理想的结合,而碧云流动,似乎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理想的飘渺。
整首诗在情感上凝重而深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及其诗歌追求的深思,且通过简练的文字表达出丰富的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禅外求诗妙: 表达诗人希望在禅宗之外探寻诗歌的奥妙。
- 年来鬓已秋: 反映时间的流逝,诗人已步入老年。
- 未尝将一字,容易谒诸侯: 表示诗人从不轻易为权贵而写诗,反映其内心的坚持与骄傲。
- 挂梦山皆远: 诗人在追寻梦想时感到遥不可及。
- 题名石尽幽: 题名的石碑在幽静中消逝,象征对名声的淡泊。
- 敢言梁太子: 提及权势的象征,表达对理想与权力的思考。
- 傍采碧云流: 碧云象征流动的时间与难以把握的理想。
修辞手法:
- 对仗: “禅外求诗妙”与“未尝将一字”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 比喻: “挂梦山皆远”将梦想比作遥远的山,生动形象。
- 象征: “梁太子”象征权利与理想的结合,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集中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思考,反映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权贵的疏离,显示出一种淡泊名利、坚守自我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禅: 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深思。
- 秋: 代表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成熟。
- 山: 象征理想的遥远与难以企及。
- 石: 象征名声与记忆的持久。
- 碧云: 代表时间的流动与难以把握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齐己的《自题》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权力的追求
B. 对理想的坚持与对现实的思考
C. 对爱情的追忆
答案: B -
“鬓已秋”中的“秋”象征什么? A. 年轻
B. 时间的流逝
C. 富贵
答案: B -
“敢言梁太子”提到的“梁太子”象征着什么? A. 权力与理想
B. 爱情
C. 友情
答案: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将进酒》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齐己的《自题》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均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但齐己更侧重于孤独与内心的思考,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象表现友情与别离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齐己诗集及相关评论
- 诗词鉴赏与分析的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