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蜀国广济大师》
时间: 2025-01-14 07:17: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蜀国广济大师
齐己 〔唐代〕
冰压霜坛律格清,
三千传授尽门生。
禅心尽入空无迹,
诗句闲搜寂有声。
满国繁华徒自乐,
两朝更变未曾惊。
终思相约岷峨去,
不得携筇一路行。
白话文翻译:
在冰霜覆盖的坛上,律法清明,
三千弟子传授学问,尽在门下。
禅心已然融入空无的境界,
诗句在闲暇中搜寻,寂静中有声音。
满朝的繁华只是自我陶醉,
两朝的更替对我而言毫不惊讶。
我最终思念与您在岷峨相约,
却不能携带手杖一路同行。
注释:
字词注释:
- 冰压霜坛:比喻严寒的环境,坛指佛教的法坛。
- 律格清:律法清明,指佛教教义的严谨与明晰。
- 三千传授:指三千名弟子,强调广济大师的教导。
- 禅心:指心灵的宁静与空灵。
- 筇:手杖,常用于行走的工具。
典故解析:
此诗提及的“岷峨”即岷山,地处四川,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广济大师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位有名的高僧,反映了诗人对宗教的尊崇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683-727),唐代诗人,以其禅诗著称,是当时著名的僧侣之一,曾任寺庙住持。他的诗作多表现禅宗思想,兼具清新与深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对广济大师的怀念之际,表达了对禅宗教义的追求与对高僧的敬仰,以及对人生变化的感慨。
诗歌鉴赏:
齐己的《寄蜀国广济大师》通过细腻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他对禅宗的理解与对人生的洞察。诗的开篇以“冰压霜坛”描绘出一种冷清而清澈的氛围,暗示了禅宗的严谨与清净。接着提到的“三千传授尽门生”,不仅体现了广济大师的教诲广泛,也暗示了弟子们的学习与成长。诗中表达了禅心的空灵,意味着对物质世界的超脱,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追寻。
“满国繁华徒自乐”一句,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淡泊,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动于衷。诗的尾声则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渴望,希望与广济大师在岷峨相聚,尽管不能同行,亦体现了一种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充满了淡淡的惆怅与思念。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比与意象的运用,深刻地反映了齐己对生命、教义以及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冰压霜坛律格清:在冰霜覆盖的坛上,律法的清明。表现环境的清冷与严肃的教义。
- 三千传授尽门生:广济大师的教诲传授给了三千弟子,强调其影响力。
- 禅心尽入空无迹:禅心已经完全融入空灵的境界,表现心灵的超然。
- 诗句闲搜寂有声:在宁静的环境中,诗句传达出一种寂静的声音。
- 满国繁华徒自乐:对世俗繁华的淡漠,反映了诗人对物质的超脱。
- 两朝更变未曾惊:经历两代的更迭而不感到惊讶,表现了内心的平静。
- 终思相约岷峨去:最终希望与广济大师在岷峨相聚。
- 不得携筇一路行:虽然期望相聚,但却无法携手同行,流露出一丝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冰压霜坛比喻佛教教义的清明与严谨。
- 对仗:如“满国繁华”与“两朝更变”,展现出诗的对称美。
- 拟人:诗句闲搜,赋予诗句以生命,表现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禅宗的敬仰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高僧的怀念。诗人在纷扰的世俗中追求内心的宁静,显示了深厚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冰:象征清冷与严谨。
- 霜坛:代表佛教的清净之地。
- 禅心:象征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 岷峨:代表理想的追求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三千传授”是指什么?
A. 三千个弟子
B. 三千首诗
C. 三千个教义 -
诗人对“满国繁华”的态度是?
A. 热爱
B. 冷漠
C. 争取 -
“不得携筇一路行”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望
B. 快乐
C. 愤怒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可以将齐己的作品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进行对比,两者均表现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齐己更侧重于禅宗的内心探索,而王维则更多描绘自然之美与人生旅途的感慨。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不同诗人如何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齐己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