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塞下曲
青天如水月如霜,
万里无云杀气凉。
夜半征人齐堕泪,
胡笳声短雁声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凄凉的夜晚,清澈的天空如同流水般明亮,月光如霜般清冷。广袤的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带来了一阵阵的寒意。夜深人静,正在征战的士兵们因思乡而泪流满面,哀怨的胡笳声短促,孤雁的叫声却显得格外悠长。
注释
- 青天:指晴朗的天空。
- 如水:比喻天空的清澈与明亮。
- 月如霜:指月光清冷,像霜一样。
- 杀气凉:士兵们感受到的寒气,暗示战斗的冷酷和严峻。
- 夜半征人:指在深夜时分的兵士。
- 齐堕泪:众人一起流泪,表明悲伤的情感。
- 胡笳声:指胡地乐器的声音,象征着战争或异域的孤寂。
- 雁声长:指孤雁鸣叫声绵长,表达了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卿子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深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生和战争的深思,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士兵命运的同情。
创作背景
《塞下曲》创作于明代,正值国家动荡、边疆战乱频仍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边塞的景象,表达了对征战士兵的关心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塞下曲》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战争带来的孤独与悲伤。开篇的“青天如水月如霜”营造了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给读者一种视觉与心灵的双重冲击。接着,诗人通过“万里无云杀气凉”体现了战争的严酷,突显出士兵们在这样的环境下所承受的心理压力。
“夜半征人齐堕泪”,这一句将视角转向士兵,表达了他们因思乡而泪流满面的情景,体现了人性中的脆弱与无奈。最后一句“胡笳声短雁声长”则以音乐的形式传达情感,胡笳声短促如同士兵的命运,而孤雁的鸣叫则在无尽的夜空中回响,象征着无尽的思念。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从静谧到悲凉,最终引发出对战争和思乡的深刻反思。诗人不仅展现了边塞的自然景观,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战争中承受的痛苦和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天如水月如霜:描绘了一个清冷的夜晚,给人一种宁静而凄凉的感觉。
- 万里无云杀气凉:强调了战场的寒冷和无情,暗示战争的残酷。
- 夜半征人齐堕泪:表现士兵们在深夜思乡的悲痛,展现了人性的脆弱。
- 胡笳声短雁声长:音乐声与自然声的对比,反映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天如水”,通过比喻增强了天空的清澈感。
- 对仗:多个句子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如“胡笳声短雁声长”,增添了音乐感。
- 象征:胡笳声与雁声象征着战争与思乡,深化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战争的残酷与思乡的情感展开,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与士兵的内心感受,反映出诗人对士兵命运的同情与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天:象征清澈与宁静,但也暗含战争的冷酷。
- 月:象征孤独与思念,烘托出士兵的内心世界。
- 胡笳:象征战争与异域情感,带有哀伤的色彩。
- 雁:代表思乡与孤独,增添了诗的情感层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青天如水”中的“如”字用的是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比 -
整首诗的主要情感是:
A. 快乐
B. 悲伤
C. 忧虑 -
“夜半征人齐堕泪”中的“齐”字表示:
A. 独自
B. 一起
C. 分开
答案
- A. 比喻
- B. 悲伤
- B. 一起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 - 李白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夜泊牛津》与《塞下曲》都表达了思乡的情感,但前者更强调了自然景色的美好,后者则聚焦于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悲伤。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诗人对生活不同方面的感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