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山》

时间: 2025-01-01 13:58:29

为爱空门息世机,儒衣不著著僧衣。

渊鱼林鸟已闻法,更待当年瑞雉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为爱空门息世机,
儒衣不著著僧衣。
渊鱼林鸟已闻法,
更待当年瑞雉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出世生活的向往:为了热爱空灵的生活,放弃世俗的烦恼,穿上僧人的衣服,不再穿儒士的袍子。水中的鱼和树林里的鸟儿都已经领悟了佛法,而我还在等待着那一年瑞雉的归来。

注释

  • 空门:指佛教,象征超脱世俗的生活。
  • 息世机:停止对世俗事物的追逐与计较。
  • 儒衣:指儒生的衣服,象征世俗学问与地位。
  • 僧衣:指和尚的衣服,象征修道与出世。
  • 渊鱼:深水中的鱼,暗指聪明灵巧的生灵。
  • 林鸟:森林中的鸟,象征自由自在的生命。
  • 瑞雉:指吉祥的雉鸡,象征美好事物的到来。

典故解析

  • “空门”是佛教的象征,强调出世与内心的宁静。
  • “瑞雉”在古代文化中常常寓意吉祥与美好,象征着希望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照,宋代诗人,字子华,号天隐,生于盛世,产量丰富,风格清新脱俗,以诗歌和散文著称。他的作品往往蕴含哲理,反映出对道德与自然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黄照对自我修行与人生态度思考的时期,诗人因对世俗生活的厌倦,渴望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佛教思想的接受与融合。

诗歌鉴赏

《雉山》是一首蕴含深邃哲学意味的诗作,通过对比儒家与佛教的思想,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超脱与向往。诗的开头,诗人以“为爱空门息世机”直接表明了心态的转变,显示出他对空灵生活的向往。接着,诗人提到不再穿儒衣,而是选择僧衣,这是一种身份与心灵的转变,象征着对世俗地位的放弃。

在后两句中,诗人提到“渊鱼林鸟已闻法”,这不仅展示了自然界中的生灵对佛法的领悟,也暗含诗人希望自己能够融入自然,达到心灵的解脱。最后一句“更待当年瑞雉归”则是诗人的期待与希望,瑞雉象征着美好的未来,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整首诗构建了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佛教的认同和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为爱空门息世机:表达了对佛教的喜爱,选择放弃世俗生活。
  2. 儒衣不著著僧衣:强调了身份的转换,从儒生到僧人,象征内心的转变。
  3. 渊鱼林鸟已闻法:暗示自然界的生灵已经领悟了佛法,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
  4. 更待当年瑞雉归:期待未来的美好与希望,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儒衣不著著僧衣”,形成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
  • 象征:瑞雉象征着美好与希望,通过对比自然与世俗生活,传达出内心的渴望。

主题思想

全诗的主题思想是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了作者对佛教的认同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空门:象征佛教与超脱的境界。
  • 儒衣与僧衣:分别象征世俗与修道的身份。
  • 渊鱼与林鸟:代表自然中的生命与自由。
  • 瑞雉:象征吉祥、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空门”指的是哪个宗教? A. 道教
    B. 佛教
    C. 儒教
    D. 伊斯兰教

  2. 填空题:诗人选择穿上__,放弃了儒士的身份。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瑞雉”象征着诗人对未来的绝望。 (对/错)

答案

  1. B. 佛教
  2. 僧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鸟鸣涧》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李白同样表达了对自由与孤独的追求,但更加强调个人的情感与酒的豪放。
  • 《鸟鸣涧》:王维的诗则更聚焦于自然与心灵的和谐,体现出一种宁静的哲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楚辞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