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棹子 咏李后主》
时间: 2025-01-04 11:24: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拨棹子 咏李后主
作者: 邵祖平
悲管发。逐清瑟。春殿嫔娥鱼贯列。
四十几年家国。空赢得,和泪胭脂凝酒色。
凤钗蝉鬓无消息。江南尚染啼鹃血。
叹战垒,旧朝虚设。凭谁问,秋院梧桐深夜月。
白话文翻译:
悲伤的乐器声响起,伴随着清脆的瑟音,春天的殿堂中,妃嫔们鱼贯而列。经过四十多年,家国沦亡,空留泪水与胭脂交融成酒色。凤钗与蝉鬓再无消息,江南依然染上啼叫的杜鹃鲜血。感叹战垒,旧朝已成虚设。谁能在这秋院的梧桐树下,问明夜月的来去?
注释:
- 悲管:指悲伤的乐器,可能是笛子或箫,表达哀愁。
- 逐清瑟:瑟是一种古乐器,这里形容清脆的乐声逐渐消逝。
- 嫔娥:指后宫的妃嫔,代表当时王朝的繁华。
- 和泪胭脂凝酒色:形容泪水与胭脂相混,成酒色,暗示悲伤的饮酒。
- 凤钗蝉鬓:凤钗指女子的发饰,蝉鬓形容女子的发型,二者合在一起,象征美丽的失落。
- 啼鹃血:杜鹃鸟啼叫,传说其啼声是为哀悼,血色暗示悲痛。
- 秋院梧桐深夜月:秋天的院子里,梧桐树下的明月,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祖平,现代诗人,以其对历史与情感的深刻洞察而广受欢迎,其作品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对李后主的回顾,李后主是南唐最后一位皇帝,以词作闻名,但其一生充满了悲剧。诗人通过对李后主的咏叹,反映了历史的悲凉与家国的破碎。
诗歌鉴赏:
邵祖平的《拨棹子 咏李后主》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情感深度的诗篇。诗的开头以“悲管发”和“逐清瑟”引入,迅速营造出一种哀伤的氛围,表现出对过去繁华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惋惜。接着提到“春殿嫔娥鱼贯列”,暗示着昔日后宫的盛景,然而时光荏苒,已然物是人非,后宫的繁华已成为历史的幻影。
“空赢得,和泪胭脂凝酒色”一句,流露出李后主在失去国家后,内心的无奈与悲痛。胭脂与酒色的结合,象征着他在悲伤中仍旧追寻着一丝昔日的华丽,但这一切都不过是空洞的追忆。
随着诗意的推进,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李后主的孤独与无奈,“凤钗蝉鬓无消息”暗示后宫美人已无音信,李后主的孤独如影随形。最后以“凭谁问,秋院梧桐深夜月”结束,秋夜的寂静与明月的冷清,令人感受到一种无法言喻的悲凉,仿佛在诉说着李后主的无奈与绝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历史典故的结合,展现了李后主的悲剧人生,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与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悲管发:引入悲伤的气氛。
- 逐清瑟:乐声逐渐消逝,象征逝去的美好。
- 春殿嫔娥鱼贯列:描绘昔日繁华的后宫。
- 四十几年家国:时间的流逝,感慨家国的沦落。
- 空赢得,和泪胭脂凝酒色:感叹成就与失落,悲伤交织。
- 凤钗蝉鬓无消息:后宫的美丽已成往事,李后主的孤独。
- 江南尚染啼鹃血:杜鹃鸟的哀鸣,象征悲伤。
- 叹战垒,旧朝虚设:感叹历史的变迁,旧朝已成空。
- 凭谁问,秋院梧桐深夜月:秋夜的孤寂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胭脂凝酒色”,将情感与物象结合。
- 对仗:如“凤钗蝉鬓”,形成和谐美感。
- 拟人:如“啼鹃血”,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李后主的悲叹,表现对失去的感慨,讴歌对美好过往的怀念,反映历史的无情与个人的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悲管:代表悲伤的音乐,象征哀愁。
- 嫔娥:象征华美的后宫,反映历史的繁华。
- 凤钗蝉鬓:象征美丽的失落,暗示孤独。
- 啼鹃:代表悲伤的情感,传递哀痛。
- 梧桐月:营造出一种寂静与孤独的氛围。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中浓厚的情感基调,深刻反映了李后主的悲剧命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嫔娥”指的是: A. 妃嫔
B. 士人
C. 诗人
D. 战士 -
“凤钗蝉鬓”中的“凤钗”象征: A. 过往的荣华
B. 战争的残酷
C. 自然的美好
D. 家国的沦丧 -
诗的结尾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期待
C. 孤独与无奈
D. 愤怒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的作品,同样表达对往事的怀念与伤感。
- 《红楼梦》中的诗词:涉及家国的破碎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诗词对比:
- 李后主 vs. 苏轼:李后主的词作多表现个人情感的悲凉,而苏轼则更注重历史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代表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后主的历史与文化》
- 邵祖平的诗集及相关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