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霓裳 中秋》
时间: 2025-01-04 11:01: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凤城边。女墙孤雁破寒烟。清影上,泠泠风露敞秋筵。澹云新霁夜,浅水晚荷天。问婵娟。想瑶台桂阙是何年。今宵昨岁,荒驿舍,雨缠绵。流光迅,幸逢人月两团圆。笙箫莲漏下,刀尺琐窗前。酒杯宽。喜升平歌舞满长安。
白话文翻译:
在凤城的边缘,女墙上孤雁掠过寒烟。清冷的影子上,凉风和露水在秋夜的筵席上洒落。淡淡的云在新雨后的夜空中,浅水和晚荷相映成天。我问月亮的婵娟,想知道瑶台桂阙是何年。今夜与往年相比,荒凉的驿舍中,细雨绵绵。光阴如流水般迅速,幸好人和月都能团圆。笙箫声从莲漏下传出,刀尺在窗前琐碎。酒杯宽大,庆祝和平与歌舞在长安遍地开花。
注释:
- 凤城:指的是一个地方,象征着美丽的环境。
- 女墙:指的是墙体的一种,可能暗示着隔离或保护。
- 孤雁:象征孤独,表达一种思乡的情感。
- 澹云新霁夜:新雨后的夜空,象征清新宁静的氛围。
- 婵娟:指月亮,常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
- 瑶台桂阙:指神仙所居之地,象征着理想或渴望。
- 流光迅:光阴飞逝,暗示时间的无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清标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拂霓裳 中秋》创作于中秋佳节,正值团圆之时,诗人通过描写月色、秋景,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和对往昔的怀念。
诗歌鉴赏:
《拂霓裳 中秋》是一首充满秋天气息和人情温暖的诗。诗中描绘了凤城的秋夜景象,孤雁掠过寒烟,清影在凉风露水中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人月团圆的渴望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的首句“凤城边。女墙孤雁破寒烟。”就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孤独的画面,孤雁象征着离别和思念。接下来的描述中,诗人用“清影上,泠泠风露敞秋筵”展现了秋夜的清凉和宁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微风拂面,露水清凉。
在中秋之夜,月亮是诗中不可或缺的意象。“问婵娟”的诗句中,诗人向月亮发问,表现出对月的亲近与思念。瑶台与桂阙的提及,传达了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人以“酒杯宽。喜升平歌舞满长安”结束,体现了对团圆的庆祝和对未来的期望。这种对比既包含了对往昔的追忆,也表达了对现在幸福生活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凤城边。 — 设定了地点,给人一种身处美丽环境的感觉。
- 女墙孤雁破寒烟。 — 孤雁象征思念,寒烟增添了孤独感。
- 清影上,泠泠风露敞秋筵。 — 描述清冷的秋夜,营造宁静氛围。
- 澹云新霁夜,浅水晚荷天。 — 新雨后的夜空清新,浅水与晚荷相映成趣。
- 问婵娟。 — 直接与月亮对话,增强了情感的亲密感。
- 想瑶台桂阙是何年。 — 对理想生活的思索与渴望。
- 今宵昨岁,荒驿舍,雨缠绵。 — 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对过去的追忆。
- 流光迅,幸逢人月两团圆。 — 时间飞逝,但团圆的幸福令人欣慰。
- 笙箫莲漏下,刀尺琐窗前。 — 音乐与景色交融,营造出美好的夜晚。
- 酒杯宽。喜升平歌舞满长安。 — 对团圆的庆祝,体现了对和平生活的珍惜。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今宵昨岁”的对比,表现时间的流逝与团圆的珍贵。
- 拟人:将月亮与人对话,增强了诗的情感。
- 象征:孤雁、月亮等意象象征着思念和团圆。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团圆的渴望与珍惜,结合了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在中秋佳节的思考和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雁:象征孤独与思念。
- 月亮:象征团圆、理想与美好。
- 秋天:象征成熟、思考与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凤城边”的“凤”指的是什么?
- A. 凤凰
- B. 凤城
- C. 风
- D. 风筝
-
诗中提到的“婵娟”指的是:
- A. 一位女子
- B. 月亮
- C. 一种花
- D. 一种乐器
-
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对战争的反思
- B. 对团圆的渴望
- C. 对自然的描写
- D.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 B. 凤城
- B. 月亮
- B. 对团圆的渴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现对月的思念与乡愁。
- 《水调歌头》(苏轼):探讨月亮与人间情感的关系。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李白):同样描绘了月夜的景象,但更注重孤独与自饮的情怀。
- 《中秋月》(杜甫):侧重描写节日的氛围与对家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