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渭水寒渐落,离离蒲稗苗。
闲傍沙边立,看人刈苇苕。
近水风景冷,晴明犹寂寥。
复兹夕阴起,野色重萧条。
萧条独归路,暮雨湿村桥。
白话文翻译:
渭水的寒流渐渐退去,岸边的蒲草和稗草茂盛而杂乱。我悠闲地站在沙滩旁,观看有人在收割芦苇和水草。靠近水边的景色显得寒冷,即使晴天也显得寂寥。又一次,黄昏的阴云升起,野外的色彩愈加萧条。萧条的归路上,傍晚的细雨湿润了村里的桥。
注释:
- 渭水:渭河,流经陕西省的河流。
- 蒲稗:一种生长在水边或湿地的植物,常用于编制草席。
- 苇苕:即芦苇,水边生长的高大植物。
- 闲傍:悠闲地站在一旁。
- 萧条:形容景色荒凉或情绪低落。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关心社会民生的主题受到广泛欢迎。
创作背景:
《渭村雨归》创作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和人类生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淡淡的忧伤。
诗歌鉴赏:
《渭村雨归》是一首描绘自然和人文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开篇以“渭水寒渐落”引入,描绘出初秋的寒意和水面逐渐退去的情景,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接着用“闲傍沙边立”,展现诗人悠闲的姿态,似乎在享受这份宁静。此时,诗人看到人们忙碌的身影,收割着芦苇和水草,这一幕不仅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真实,也传达出一种生活的忙碌与从容。
“近水风景冷,晴明犹寂寥”进一步加强了诗中的孤独感,尽管是晴天,周围的景色依然显得冷清。这个对比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仿佛在晴好的天气中也难以驱散内心的阴霾。最后两句“萧条独归路,暮雨湿村桥”,则将情感推向高潮,细雨中的村桥象征着归途的孤独与无奈,留给读者一种淡淡的伤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渭水寒渐落:渭水开始变凉,暗示了季节的变化。
- 离离蒲稗苗:岸边的蒲草和稗草丛生,表现出自然的繁茂。
- 闲傍沙边立:诗人悠闲地站在沙滩旁,暗示一种放松的状态。
- 看人刈苇苕:观察他人忙碌,表现人情冷暖。
- 近水风景冷:即使水边的美景也显得寒冷。
- 晴明犹寂寥:阳光明媚却依然感到孤独。
- 复兹夕阴起:黄昏时分,阴云再度聚集。
- 野色重萧条:野外的颜色更加沉寂。
- 萧条独归路:归途的孤独感愈加明显。
- 暮雨湿村桥:傍晚的细雨湿润了村子里的桥,象征着归途的凄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闲傍沙边立,看人刈苇苕”对比了诗人的闲适和他人的忙碌。
- 意象:使用“蒲稗”、“芦苇”、“暮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类活动,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表达了内心的孤独感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渭水: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时光的变迁。
- 蒲稗:表现自然的生机与繁华。
- 夕阴与暮雨:象征着孤独与忧伤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渭水寒渐落,指的是: A. 渭水开始变热
B. 渭水开始变凉
C. 渭水干涸 -
诗中“闲傍沙边立”意指: A. 诗人忙于采摘
B. 诗人悠闲地观看
C. 诗人在沙滩上行走 -
“萧条独归路”表达的是: A. 归路热闹
B. 归路孤独
C. 归路美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白居易的《渭村雨归》更加强调个人的孤独情感,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