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操•琴曲赠游墅居停》

时间: 2025-01-06 14:47:44

醉翁。

匆匆。

相逢。

问何如,黄公。

为怜客子兮途穷。

自言座上樽中。

酒不空。

饮予在花丛。

花饮清霜兮醉红。

杯盘狼籍,我亦龙钟。

洗觞更酌,抚壁上之焦桐。

一鼓而召清风。

再鼓而和长松。

愁多曲未终。

噫我来自东。

我别兮忡忡。

君其目送兮飞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翁。匆匆。相逢。问何如,黄公。为怜客子兮途穷。自言座上樽中。酒不空。饮予在花丛。花饮清霜兮醉红。杯盘狼籍,我亦龙钟。洗觞更酌,抚壁上之焦桐。一鼓而召清风。再鼓而和长松。愁多曲未终。噫我来自东。我别兮忡忡。君其目送兮飞鸿。

白话文翻译:

醉翁匆匆忙忙地与我相遇,问我近况,黄公。我怜惜你这个旅途疲惫的客人,自己在座上饮酒,酒杯并未空。饮酒时在花丛中,花也因清霜而醉红。桌上的杯盘狼藉,我也感到老态龙钟。洗酒杯再饮,抚摸着墙壁上那焦黑的桐木。一声鼓声召来清风,再一声鼓声伴随长松。愁苦的我,曲子尚未结束。唉,我来自东边,离别时心中忐忑。你就把我目送着飞鸿随风而去。

注释:

  • 醉翁:指饮酒的人,通常形容老年人或乐观的人。
  • 途穷:旅途艰难,形容路途的困顿与疲惫。
  • 樽中:酒杯中,古时用"樽"来指代酒器。
  • 杯盘狼籍:形容饮酒后的混乱场面。
  • 龙钟:形容年老体衰,精神恍惚。
  • 焦桐:指因时间久远而变黑的桐木,常用来象征岁月流逝。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飞鸿”,常用来象征离别与思念,表达对朋友的眷恋与依依不舍之情。黄公或许指代某位历史人物,具体背景需依照历史文献查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以宁,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洒脱、乐观的人生态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游玩某地时,因与友人相遇而感慨万千,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离别的感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开头以“醉翁”引入,既是自嘲也是对朋友的亲切称呼,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接着,作者描绘了饮酒时的情景,酒杯未空、花丛醉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然而,随着情节的发展,诗人逐渐流露出对离别的愁苦。尤其是“愁多曲未终”的句子,传达出一种无奈的情感。

整首诗在轻快与忧伤之间游走,既有对友谊的珍惜,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出一种复杂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悠扬的节奏,诗人成功地将这种情感传递给读者,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醉翁。匆匆。相逢。”:开篇直接描绘醉翁的匆忙与友人相遇的场景。
    • “问何如,黄公。”:询问近况,表现出关心与亲切。
    • “为怜客子兮途穷。”:对旅途疲惫的朋友表达同情。
    • “自言座上樽中。”:自我安慰,酒杯未空。
    • “饮予在花丛。”:描绘饮酒的愉悦场景。
    • “杯盘狼籍,我亦龙钟。”:饮酒后的混乱与自我感慨。
    • “洗觞更酌,抚壁上之焦桐。”:重复饮酒,感受到时间流逝。
    • “一鼓而召清风。”:鼓声似乎在召唤自然的清新。
    • “再鼓而和长松。”:松树伴随着鼓声,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
    • “愁多曲未终。”:愁苦依然,曲子未完。
    • “噫我来自东。”:自我介绍,暗示离别的背景。
    • “我别兮忡忡。”:告别时的忧虑与不安。
    • “君其目送兮飞鸿。”:希望友人目送自己,象征离别。
  • 修辞手法

    • 比喻:“醉红”形象地描绘了花在清霜中盛开的美丽状态。
    • 拟人:将“杯盘狼籍”与“龙钟”结合,生动展现了饮酒后的情境。
    • 对仗:如“一鼓而召清风,再鼓而和长松”,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饮酒与离别的描绘,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醉翁:象征洒脱、乐观的人生态度。
  • 花丛:代表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
  • 杯盘狼籍:象征饮酒后的欢愉与无序。
  • 焦桐: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岁月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醉翁”在诗中指代什么? A. 酒神
    B. 饮酒的人
    C. 老年人
    D. 诗人

  2. “杯盘狼籍”形容什么样的场景? A. 清洁
    B. 混乱
    C. 宁静
    D. 美丽

  3. 诗中提到的“飞鸿”象征着什么? A. 友谊
    B. 离别
    C. 快乐
    D. 自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以将此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二者均表现了饮酒时的快意与人生的感慨,但董以宁的诗更加强调了友情与离别的情感,而李白则更偏向于豪放与酣畅淋漓的表达。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不同诗人对同一主题的不同处理方式。

参考资料:

  1. 《明代文学史》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古诗词名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