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游 娄东清明》
时间: 2025-01-08 02:41: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青游 娄东清明
作者:董元恺 〔清代〕
北郭寻青,闲向百家坟畔。
总零落秋千池馆。
新火累累新冢,荒草萋萋荒岸。
风送榆钱无算。
共阴风纸钱吹乱。
最是伤心,绣阁孤帷魂断。
恨春光轻寒轻暖。
奈一别泉台,忍把流莺唤。
泪痕飞絮满。
暮雨潇潇愁伴。
白话文翻译
在北面的村郭中寻觅春日的气息,悠闲地来到百家坟墓旁。
总是那秋千和池馆都已凋零不再。
新坟上火堆燎灼,新冢旁荒草萋萋,岸边也是荒草丛生。
风中飘散的榆钱无法计算。
那阴风将纸钱吹得四处飘散。
最令人伤心的是,绣阁中孤帷已断,魂魄无处可依。
怨恨春光如此轻佻,时而寒冷时而温暖。
难忍与君分离,于是忍不住呼唤流莺。
泪痕如飞絮般满面。
暮雨潇潇,愁绪伴随。
注释
- 北郭:指北边的村庄。
- 百家坟:许多人的坟墓,暗示扫墓的场合。
- 秋千池馆:指曾经热闹的游乐场所,如今已成荒凉。
- 新火:指新坟上燃烧的纸钱或香火。
- 榆钱:榆树的种子,象征着春天。
- 绣阁孤帷:绣阁中的帷幕,暗示孤独的情感。
- 泉台:指与故人相聚的地方。
- 流莺:比喻春天的鸟儿,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元恺,清代诗人,生平及具体事迹不详,但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而著称,其作品常以清新婉约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明节前后,恰逢春日,诗人受清明扫墓习俗的启发,表达对逝去亲友的怀念及对春天的感慨。
诗歌鉴赏
《踏青游 娄东清明》这首诗,展现了清明时节的特有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人的怀念。诗的开头以“北郭寻青”引出场景,闲适的氛围中却埋藏着深深的哀伤。随着“百家坟畔”的出现,诗意逐渐转向扫墓这一主题,显示出清明节人们追忆先人的情感。
在诗中,作者运用“新火累累新冢,荒草萋萋荒岸”描绘了墓地的荒凉与凄清,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风送榆钱无算”,表现了对过往岁月的思念,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的“绣阁孤帷魂断”一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进一步深化了情感。
整首诗在春光的背景下,表现出对春天温暖而又轻盈的恨意,诗人对故人深情的呼唤与泪水的流淌,最终将读者引入一种共鸣之中。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和情感表达,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对生命、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北郭寻青,闲向百家坟畔:诗人在北面村庄寻春,悠闲地走到坟墓旁,暗示思念已逝之人。
- 总零落秋千池馆:曾经热闹的游乐场所,现已荒凉,反映出时光流逝。
- 新火累累新冢,荒草萋萋荒岸:新坟上燃烧的纸钱,旁边荒草丛生,表现出对逝者的追忆。
- 风送榆钱无算:春风中飘散的榆钱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但此时却显得无比苍凉。
- 共阴风纸钱吹乱:阴风将纸钱吹散,象征着对逝去的怀念无法抓住,充满失落感。
- 最是伤心,绣阁孤帷魂断:绣阁中的孤帷,暗示孤独和内心的伤痛。
- 恨春光轻寒轻暖:对春光的轻佻和无常感到怨恨,表现出对时间的无奈。
- 奈一别泉台,忍把流莺唤:与故人分离而呼唤美好的回忆,流莺象征着春天的美好。
- 泪痕飞絮满:泪水如飞絮般洒满脸庞,表现出深切的悲伤。
- 暮雨潇潇愁伴:最后以暮雨作结,愁绪弥漫,营造出悲伤的气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泪痕飞絮”,将泪水比作飞舞的絮状物,形象生动。
- 拟人:如“风送榆钱”,“风”被赋予了行为,使其更具情感。
- 对仗:如“新火累累新冢,荒草萋萋荒岸”,形成和谐的音韵与节奏。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清明时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友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体现了对春天的复杂情感——既渴望生机,又感到失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坟:象征对逝者的追忆和怀念。
- 秋千:象征曾经的快乐与美好,现已消逝。
- 榆钱:象征春天的生命力与自然的循环。
- 泪痕:象征内心的悲伤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北郭寻青”指的是:
- A. 向南寻找春天
- B. 在北面村庄寻找春天
- C. 在东边游玩
-
“新火累累新冢”中的“新火”指的是:
- A. 新鲜的食物
- B. 新燃烧的香火或纸钱
- C. 新买的蜡烛
-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 A. 愉悦
- B. 怀念和怨恨
- C. 漠不关心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清明》 - 杜甫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清明》与《踏青游 娄东清明》都涉及清明节的扫墓习俗,但杜甫的《清明》更侧重于国家动乱中的个人感受,而董元恺则更注重个人的情感和对故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清明节文化研究》
这些资料能够帮助深入理解清代诗人及其作品,提供更广泛的文化背景和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