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三首)》
时间: 2025-01-01 18:15: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思(三首)
作者: 贝琼 〔明代〕
怅望知音阻汉皋,海门秋水欲成涛。
鹧鸪未肯随胡雁,燕子长教辟伯劳。
锦绣莫酬青玉案,琵琶空续紫檀槽。
可堪独闭帘栊坐,花影铺阶月正高。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在汉皋的岸边怅然望着远方,听不到知音的回应,海门的秋水仿佛要变成波涛。鹧鸪不肯随胡雁而去,燕子却总是教唤着伯劳。锦绣的乐曲无法在青玉案上演奏,琵琶的音韵只能空自延续在紫檀槽里。独自一人关上窗帘坐着,花影洒在台阶上,月光正高。
注释:
- 怅望:怅然地望着,感到惆怅和无奈。
- 知音:指可以倾诉心声的朋友。
- 汉皋:指汉水边的沙洲,古时多用于文人吟咏。
- 海门:此处指江海交汇之处。
- 鹧鸪:一种鸟,象征情感的牵挂。
- 胡雁:北方的雁,代表离去的友人。
- 伯劳:一种鸟,燕子常与之相对,象征着离别与孤独。
- 青玉案:古代用青玉制成的桌子,象征高贵的艺术品位。
- 紫檀槽:指琵琶的琴槽,紫檀是一种名贵的木材。
- 帘栊:窗帘、门窗的意思。
典故解析:
- 知音:出自《论语》,孔子称伯牙为“知音”,意指理解自己音乐的朋友。
- 海门:古时指江河入海的地方,常用以表现壮阔的自然景象。
- 鹧鸪与胡雁:鹧鸪与胡雁分别代表留恋和离别的情感,反映出孤独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贝琼,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风格清丽而感性。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季,正是思乡、思友的时节,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反映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秋日时节的孤独与惆怅。开篇以“怅望”二字引入,直白而直击心灵,瞬间将读者带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接下来的描写通过“海门秋水欲成涛”体现出自然的宏伟与诗人的渺小,似乎在暗示人与自然的对立与孤独。
“鹧鸪未肯随胡雁,燕子长教辟伯劳”则通过鸟类的比喻,表现出留恋与离别的复杂情感,鹧鸪的留恋与胡雁的远行形成强烈对比,燕子则象征着不舍与期待,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锦绣莫酬青玉案,琵琶空续紫檀槽”展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求无法实现,暗示了艺术与情感的失落,令人感到惋惜。最后两句“可堪独闭帘栊坐,花影铺阶月正高”则通过静谧的夜晚描绘,表现出诗人在孤独中对美的欣赏与思索,尽管孤单,却也能在月光与花影中找到一丝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秋思为背景,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展现了深刻的孤独感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怅望知音阻汉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却因距离而无法相见的惆怅。
- 海门秋水欲成涛:描绘了秋水的壮阔,反映出诗人内心波涛汹涌的情感。
- 鹧鸪未肯随胡雁:鹧鸪不愿离去,表现了对故土和友人的眷恋。
- 燕子长教辟伯劳:燕子在呼唤,象征着对未来的期待与不舍。
- 锦绣莫酬青玉案:美好的事物无法实现,表现出对艺术的追求与现实的失落感。
- 琵琶空续紫檀槽:琵琶的声音无法持续,暗示孤独与失落。
- 可堪独闭帘栊坐:独自一人,表现出孤独的情境。
- 花影铺阶月正高:在孤独中仍能欣赏自然之美,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安静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鸟类的行为比作人情感的流动。
- 拟人:赋予鸟类以情感,使其能够表达诗人内心的惆怅。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句式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与内心的孤独情感,展现了对友人的思念、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的无奈。诗人在孤独中寻找慰藉,体现了对美的坚守和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水:象征时光流逝,带来思念与惆怅。
- 鹧鸪:代表情感的牵挂与留恋。
- 燕子:象征亲近与期望,代表对未来的盼望。
- 锦绣:象征美好事物,代表诗人的追求。
- 琵琶:象征音乐与艺术,表现内心的情感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怅望知音阻汉皋”中的“知音”指的是: A. 朋友
B. 知识
C. 音乐 -
“海门秋水欲成涛”中的“涛”指的是: A. 安静
B. 波涛
C. 雪花 -
诗中提到的“鹧鸪”象征: A. 离别
B. 留恋
C. 期待
答案: 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枫桥夜泊》 - 张继
- 《秋夕》 - 杜牧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通过月光与孤独的情感相结合,形成了对比。
- 《枫桥夜泊》: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对大自然的描绘与感受。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后世诗词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