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月浓阴风雨来,挥鞭遥指碧山开。
征夫讶渡前村水,傍柳穿花去复回。
白话文翻译:
四月的天空阴云密布,风雨伴随着而来。我挥动鞭子远远地指向那青翠的山。行路的旅人惊讶于面前村庄的水流,柳树旁穿花而过又返回。
注释:
- 四月:指农历四月,春末夏初的季节。
- 浓阴:指浓厚的阴云,天气阴沉。
- 挥鞭:比喻指挥,驱动马匹行进。
- 遥指:远远地指向。
- 碧山:青翠的山,象征美丽的自然景色。
- 征夫:旅人,行路的人的自称。
- 讶:惊讶,感到意外。
- 渡前村水:指村子前的水流,可能是雨水汇集而成的河流。
- 傍柳穿花:在柳树旁穿行,看见花朵,形象生动。
- 去复回:往返、来回的意思。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碧山”,可以联想到古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尤其是在诗歌中常用的意象。柳树与花也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樊铎,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诗歌创作著称,其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春季,正值四月,正是春雨绵绵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他对春天的感受以及对行路人的同情和思考。
诗歌鉴赏:
《雨中行二首 其一》是一首描绘春雨景象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体悟。诗的开头以“浓阴风雨”引入,给人一种沉重、阴郁的气氛,这种天气常常让人感到压抑。然而,接下来的“挥鞭遥指碧山开”却带来了一丝希望与生机,诗人似乎在暗示,尽管大雨来袭,但青山依然在那儿,等待着阳光的照耀。
诗中“征夫讶渡前村水”,通过征夫的惊讶,反映出雨后的景象变化,村前的水流因雨而涨,使得旅人无法轻易通过,增加了诗歌的动感和生活气息。最后一句“傍柳穿花去复回”则描绘了行路人在美丽的自然中穿行的情景,柳树和花朵交织的画面,充满了春天的生机。
整首诗通过对雨中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旅途中艰难的感慨,充满了生动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四月浓阴风雨来:描绘春天的雨季,天气阴沉,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
- 挥鞭遥指碧山开:即使在阴雨中,诗人依然向往远方的青山,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 征夫讶渡前村水:旅人面对突如其来的水流感到惊讶,反映出自然环境的变化。
- 傍柳穿花去复回:描绘旅人在美丽的自然中穿行的情景,展现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结合,形成生动的意象。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讶”字赋予行人以情感,使得画面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雨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旅途艰辛的思考,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着生命与生机,也可以代表困扰与艰难。
- 柳:常用于春天的象征,代表柔美与生机。
- 花:象征着美丽与希望,展现了自然的丰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哪个?
- A. 一月
- B. 四月
- C. 七月
- D. 十月
-
诗中“征夫讶渡前村水”中的“讶”是什么意思?
- A. 高兴
- B. 惊讶
- C. 难过
- D. 愤怒
-
诗人在描绘雨中景象时,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绝望
- B. 愤怒
- C. 向往与思考
- D. 忧伤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杜甫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描绘了春雨的景象,展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期盼。与樊铎的作品相比,杜甫的诗更为感伤,强调了雨夜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作品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经典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