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夏选部齐宿韵四首 其三》

时间: 2025-01-04 08:59:48

清斋孤悄坐更阑,灯下凉风鬓影寒。

建业曾劳三尺剑,求仙何用七星坛。

月明楼影翔丹凤,云烂箫声叫紫鸾。

岁宴江空身万里,有才不信济时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斋孤悄坐更阑,灯下凉风鬓影寒。
建业曾劳三尺剑,求仙何用七星坛。
月明楼影翔丹凤,云烂箫声叫紫鸾。
岁宴江空身万里,有才不信济时难。

白话文翻译:

在清静的书斋中,我孤独地坐到更深的夜晚,
灯下凉风吹动我的鬓发,感到一丝寒意。
曾在建业时,曾为国家操劳挥剑三尺,
而如今求仙问道,何必再去七星坛呢?
明月照耀下,楼影中飞翔着丹凤,
云彩中传来悠扬的箫声,呼唤着紫鸾。
虽然岁月流逝,我的身心却已远在万里之外,
有才华的人却不相信能在时局中有所作为。

注释:

字词注释:

  • 清斋:指清静的书房。
  • 孤悄:孤独而静谧。
  • 更阑:深夜。
  • 鬓影寒:鬓发在风中显得寒冷。
  • 建业:指历史上的建业(今南京),这里指作者曾经为国效力的地方。
  • 三尺剑:象征武器与忠诚,代表曾经的奋斗。
  • 七星坛:古代道教祭坛,求仙之地。
  • 月明:明亮的月光。
  • 丹凤:传说中的神鸟,象征吉祥。
  • 紫鸾:传说中的鸟,常与神仙、仙乐有关。
  • 岁宴:指岁月的聚会,或指年终盛宴。
  • 江空:江面空旷,象征孤独。
  • 济时:指能够帮助时局,成就事业。

典故解析:

  • 建业:历史上东吴的都城,历史上曾有许多英雄豪杰在此地奋斗。
  • 七星坛:道教祭坛,象征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 丹凤与紫鸾:古代神话中的神鸟,象征着吉祥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昌,明代诗人,少有声名,作品多为抒发个人情怀和社会思考,风格清新而深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恰逢社会动荡与个人理想的碰撞。诗人通过自己的经历,反思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表达对才华与时局的无奈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示了诗人深刻的内心独白与对人生的思考。开头描绘夜深人静的书斋,营造出孤寂的氛围,灯下的凉风与寒意让人感受到一种萧瑟的情绪。接着,诗人回忆起自己曾在建业时的奋斗,三尺剑代表着他曾经的豪情壮志与对国家的忠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求仙问道的思考逐渐浮现,说明他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月明下的丹凤与紫鸾,象征着美好与希望,但诗人却感到岁月已逝,自己的才华难以施展,这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令整首诗充满了淡淡的忧伤。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反映了一个有才之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奈与思考,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斋孤悄坐更阑:描绘夜深人静,诗人独自思考的情景。
  • 灯下凉风鬓影寒:营造出一种寒冷的孤独感,暗示诗人的心境。
  • 建业曾劳三尺剑:回忆从前的奋斗,三尺剑象征忠诚与勇气。
  • 求仙何用七星坛:表达对追求长生不老的反思,质疑其必要性。
  • 月明楼影翔丹凤:描绘美丽的意境,象征着理想与渴望。
  • 云烂箫声叫紫鸾:箫声悠扬,象征着美好而不易追求的理想。
  • 岁宴江空身万里:岁月的流逝与孤独感,身心已远。
  • 有才不信济时难:反映对现实的不满,才华难以施展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三尺剑”比喻诗人的奋斗与忠诚。
  • 对仗:如“月明楼影”和“云烂箫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箫声叫紫鸾”,使意象更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对奋斗的怀念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反映了个人价值与时代环境的冲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斋: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三尺剑:象征过去的拼搏与忠诚。
  • 丹凤、紫鸾:象征美好的理想与追求。
  • 月明:象征光明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清斋孤悄坐更阑”中的“更阑”指的是哪个时间? A. 早晨
    B. 中午
    C. 深夜
    D. 黄昏

  2. “建业曾劳三尺剑”中的“建业”指的是? A. 一种武器
    B. 一座城市
    C. 一种理想
    D. 一位历史人物

  3. 诗中提到的“七星坛”主要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长生不老的追求
    C. 家庭
    D. 努力工作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

诗词对比:

  • 刘昌与杜甫的作品都体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但刘昌更倾向于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而杜甫则更多地展现了对国家的忧虑和责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